.content p.fws {margin:26px 0 20px 0 ;background:#f5f7f7;border-left:5px solid #3991e5;padding:3px 0 3px 8px;color:#3991e5;line-height:30px;text-indent:0;}
欢迎光临
当前位置: > > 开云app安全 > 安全规程

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2篇

发布时间:2022-10-23 20:18:03 查看人数:95

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第1篇 通用机械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通用机械是各行业机械加工的基础设备,主要有金属切削机床、锻压机械、冲剪压机械、起重机械、铸造机械、木工机械、农业机械等。

(一)、金属切削机床及砂轮

金属切削机床是用切削方法将毛坯加工成机器零件的装备。金属切削机床上装卡被加工工件和切削刀具,带动工件和刀具进行相对运动,在相对运动中,刀具从工件表面切去多余的金属层,使工件成为符合预定技术要求的机器零件。

1.机床的危害因素

机床的危害因素是指机床部件的相对运动对人体造成碰撞、夹击、剪切、卷入等伤害形式的灾害性因素。

1)、静止部件的危害因素

(1)、切削刀具与刀刃;

(2)、突出较长的机械部分;

(3)、毛坯、工具和设备边缘锋利飞边及表面粗糙部分;

(4)、引起滑跌坠落的工作台。

2)、旋转部件的危害因素

单旋转部分:轴;凸块和孔;研磨工具和切削刀具。

3)、内旋转咬合

(1)、对向旋转部件的咬合;

(2)、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部件面的咬合;

(3)、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的咬合。

4)往复运动和滑动的危害

(1)单向运动;

(2)往复运动和滑动相对固定部分;接近类型,通过类型;

(3)旋转部件和滑动之间;

(4)振动;

(5)飞出物;飞出的装夹具或机械部件,飞出的切屑或工具,

2.常见事故

(1)、设备接地不良、漏电,照明没采用安全电压,发生触电事故。

(2)、旋转部位楔子、销子突出,没加防护罩,易绞缠人体。

(3)、清除铁屑无专用工具,操作者未戴护目镜,发生刺割事故及崩伤眼球。

(4)、加工细长杆轴料时尾部无防弯装置或托架,导致长料甩击伤人。

(5)、零部件装卡不牢,可飞出击伤人体。

(6)、防护保险装置、防护栏、保护盖不全或维修不及时,造成绞伤、碾伤。

(7)、砂轮有裂纹或装卡不合规定,发生砂轮碎片伤人事故。

(8)、操作旋转机床戴手套,易发生绞手事故。

(二)机床运转异常状态

机床正常运转时,各项参数均应稳定在允许范围;当各项参数偏离了正常范围,就预示系统或机床本身或设备某一零件、部位出现故障,必须立即查明变化原因,防止事态发展而引起事故。常见的异常现象有:

(1)、温升异常。常见于各种机床所使用的电动机及轴承齿轮箱。温升超过允许值时,说明机床超负荷或零件出现故障,严重时能闻到润滑油的恶臭和看到白烟。

(2)、机床转速异常。机床运转速度突然超过或低于正常转速,可能是由于负荷突然变化或机床出现机械故障。

(3)、机床在运转时出现振动和噪声。机床由于振动而产生的故障率占故障总数的60%~70%。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机床设计不良、机床制造缺陷、安装缺陷、零部件运转不平街、零部件磨损、缺乏润滑及机床中进入异物。

(4)、机床出现撞击声。零部件松动脱落;进入异物;转子不平衡。

(5)、机床的输入输出参数异常。表现在:加工精度变化;机床效率变化(如泵效率);机床消耗的功率异常;加工产品的质量异常如球磨机粉碎物的粒度变化;加料量突然降低,说明生产系统有泄漏或堵塞;机床带病运转(输出会改变)、。

(6)、机床内部缺陷。出现裂纹;绝缘质量下降;因腐蚀而引起的缺陷。

以上种种现象,都是事故的前兆和隐患。事故预兆除利用人的听觉、视觉和触觉可以检测到一些明显的现象(如冒烟、噪声、振动、温度变化等)、外,主要应使用安装在生产线上的控制仪器和测量仪表或专用测量仪器。

(三)运动机械中易损件的故障检测

一般机械设备本体出现的故障很少,容易损坏的零件成为易损件。运动机械的故障往往都是指易损件的故障。提高易损件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是预防事故的重要任务。

(1)、零部件故障检测的重点。传动轴、轴承、齿轮、叶轮,其中滚动轴承和齿轮的损坏更为普遍。

(2)、滚动轴承的损伤现象及故障。损伤现象:滚珠砸碎、断裂、压坏、磨损、化学腐蚀、电腐蚀、润滑油除污、烧结、生锈,保持架损坏、裂纹;检测的参数:振动、噪声、温度、磨损残余物分析,间隙。

现已有专门用于检查轴承异常的轴承监测器。

(3)、齿轮装置的故障。损伤现象:齿轮的损伤(包括齿和齿面损伤)、:齿轮本体损伤,轴、键、接头、联轴节的损伤;轴承的损伤;检测的参数:噪声、振动;齿轮箱漏油、发热。

(四)金属切削机床常见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

(1)、设备可靠接地,照明采用安全电压。

(2)、楔子、销子不能突出表面。

(3)、用专用工具,带护目镜。

(4)、尾部安防弯装置及设料架。

(5)、零部件装卡牢固。

(6)、及时维修安全防护、保护装置。

(7)、选用合格砂轮,装卡合理。

(8)、加强检查,杜绝违章现象,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五)、砂轮机的安全技术

砂轮机是机械工厂最常用的机器设备之一,各个工种都可能用到它。砂轮质脆易碎、转速高、使用频繁,极易伤人。它的安装位置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它的使用方法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安全操作规程,这些问题都直接关系到每一位职工的人身安全,因此在实际的使用中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砂轮机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安装位置的选择。砂轮机禁止安装在正对着附近设备及操作人员或经常有人过往的地方。较大的车间应设置专用的砂轮机房。如果受厂房地形的限制不能设置专用的砂轮机房,则应在砂轮机正面装设不低于1.8 m高度的防护挡板,并且要求挡板牢固有效。

(2)砂轮的静平衡。砂轮的不平衡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砂轮高速旋转时,引起振动;另一方面,不平衡加速了主轴轴承的磨损,严重时会导致砂轮的破裂,造成事故。因此,要求直径大于或等于200mm的砂轮装上法兰盘后应先进行静平衡调试。砂轮在经过整形修整后或在工作中发现不平衡时,应重复进行静平衡调试。

(3)、安装砂轮与卡盘的匹配。匹配问题主要是指卡盘与砂轮的安装配套问题。按标准要求,砂轮法兰盘直径不得小于被安装砂轮直径的1/3,且规定砂轮磨损到直径比法兰盘直径大10mm时应更换新砂轮。此外,在砂轮与法兰盘之间还应加装直径大于卡盘直径2 mm、厚度为1~2 mm的软垫。

(4)、砂轮机的防护罩。防护罩是砂轮机最主要的防护装置,其作用是:当砂轮在工作中因故破坏时,能够有效地罩住砂轮碎片,保证人员的安全。砂轮防护罩的开口角度在主轴水平面以上不允许超过90゜。防护罩应安装牢固可靠,不得随意拆卸或丢弃不用。

防护罩在主轴水平面以上开口大于等于30゜时必须设挡屑屏板,以遮挡磨削飞屑伤及操作人员。它安装于防护罩开口正端,宽度应大于砂轮防护罩宽度,并且应牢固地固定在防护罩上。此外,砂轮圆周表面与挡板的间隙应小于6mm。

(5)、砂轮机的工件托架。托架是砂轮机常用的附件之一。砂轮直径在150m以上的砂轮机必须设置可调托架。砂轮与托架之间的距离应小于被磨工件最小外形尺寸的1/2,但最大不应超过3 mm。

(6)、砂轮机的接地保护。砂轮机的外壳必须有良好的接地保护装置。

2.使用砂轮机的安全要求

(1)、禁止侧面磨削。按规定用圆周表面作工作面的砂轮不宜使用侧面进行磨削,因为砂轮的径向强度较大而轴向强度很小,操作者用力过大会造成砂轮破碎,甚至伤人。

(2)、不准正面操作。使用砂轮机磨削工件时,操作者应站在砂轮的侧面,不得在砂轮的正面进行操作,以免砂轮出故障时破碎伤人。

(3)、不准共同操作。2人共用l台砂轮机同时操作,是一种严重的违章操作行为,应严格禁止。

第2篇 破碎工序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一、班前准备工作

1、检查破碎机、大振筛及附属皮带输送机各部位是否正常,有无松动、移位、破损、脱落,电动机机座有无移位、松动,传动皮带、齿轮、链条有无松动、脱落、损坏。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班长找人检修。

2、检查破碎机和大振筛内有无矿料、杂物积存堵塞,皮带输送机两端有无矿料积存、堵塞,检查破碎机地下室有无矿料、杂物和积水。如发现有,应及时清理。

3、 对本工序机器设备的轴承位、减速箱、链条等加注润滑油。

4、开机前通知周围人员撤离现场。

二、机器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经常检查破碎机、大振筛、皮带输送机的安全运行情况。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无法处理的,报告班长处理。

2、排除机器故障时,必须先关闭电源,停机检修,并挂上“有人作业,禁止合闸”警示牌。

3、机器设备运行期间,操作人员不得擅离工作岗位。

三、破碎工序开机、关机程序

<一> 开机程序

1、启动粗料、细料两台皮带输送机;

2、启动大振筛;

3、启动大皮带输送机;

4、启动破碎机;

5、下料。

<二> 关机程序

1、停止下料,清理破碎机喂料口及周围矿料;

2、关闭破碎机;

3、待大皮带上的矿料输送完后,再关闭大皮带输送机;

4、待大振筛矿料出完后,关闭大振筛;

5、待粗料、细料两条皮带上的矿料输送完后,关闭粗料、细料两台皮带输送机。

四、班后工作

1、下班前清理破碎机喂料口及周围矿料,清理破碎机地下室矿料、杂物和积水,清理大振筛内腔的矿料,清理皮带输送机两端及下面的矿料。

2、按照“班前准备工作”第一点规定,重新检查一遍。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班长找人检修。

3、最后一班,关闭电源,关灯。

4、做好交接班记录。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处理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报告班长,登记在交接班记录表上。

第3篇 直线筛工序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一、班前准备工作

1、检查直线筛及附属皮带输送机、振动机等各部位是否正常,有无松动、移位、破碎、脱落,电动机机座有无松动、移位,齿轮链条有无松动、脱落、损坏;检查砂井筛网有无破损,水阀有无损坏。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班长找人检修。

2、检查直线筛内外有无矿料积存,检查皮带输送机两端有无矿料积存堵塞,检查振动斗地下室有无矿料和积水。如发现有,应及时清理。

3、清理砂井积存的矿料。

4、对本工序的机器设备的轴承位、减速箱加注润滑油。

5、开机前通知周围人员撤离现场。

二、机器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经常检查直线筛、皮带输送机、振动机的安全运行情况。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无法处理时,及时报告班长处理。

2、排除机器设备故障时,必须先关闭电源,停机检修,并挂上“有人作业,禁止合闸”警示牌。

3、机器设备运行期间,操作人员不得擅离工作岗位。

三、直线筛工序开机、关机程序

<一> 开机程序

1、打开冲水阀门;

2、启动直线筛和皮带输送机;

3、启动振动机。

<二> 关机程序

1、关闭振动机;

2、待矿料出完后,关闭皮带输送机和直线筛;

3、关闭冲水阀门。

四、班后工作

1、下班前,清理皮带输送机两端积存的矿料,清理砂井内矿料和周围的砂头、垃圾,清理振动机地下室的矿料和积水。

2、按照“班前准备工作”第一点规定重新检查一遍。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班长找人检修。

3、最后一班,关闭电源,关灯,关水。

4、做好交接班记录。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处理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报告班长,登记在交接班记录表上。

矿砂分级工序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一、班前准备工作

1、检查滚动筛及电动机机座和齿轮、链条、有无松动、移位、脱落、损坏;检查砂泵机座有无松动、移位;检查传动皮带有无松动、脱落;检查砂泵和砂管、水管有无泄漏、穿孔、堵塞;检查楼上脱泥斗和矿砂分级机的阀门有无损坏;检查筛网有无破损。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班长找人检修。如发现筛网只是小面积破损,可自行打玻璃胶补修。

2、检查筛网目数是否符合产品工艺质量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应及时报告班长找人更换。

3、检查滚动筛下储料槽和砂井有无不符合产品工艺质量要求的矿料和杂物。如发现有,应及时清理。

4、检查室外井下大砂泵安装处有无积水。如有,应及时清理。

5、对本工序的机器设备的轴承位、减速箱加注润滑油。

6、开机前通知周围人员撤离现场。

二、机器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经常检查滚动筛、砂泵、矿砂分级机的安全运行情况;检查筛网有无破损;检查砂管、阀门有无破损泄漏。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无法处理的,报告班长找人处理。

2、经常检查矿砂是否符合工艺质量要求。如不符合,应及时处理;无法处理的,报告班长找人处理。

3、排除机器设备故障时,必须先关闭电源,停机检修,并挂上“有人作业,禁止合闸”警示牌。

4、机器设备运行期间,操作人员不得擅离工作岗位。

三、矿砂分级工序开机关机程序

<一> 开机程序

1、启动首层四个滚动筛,打开其附属的冲水阀门;启动其附属的大、小砂泵,打开其加水阀门。

2、根据来料情况调节好脱泥斗的放料阀门。脱泥斗放料时,砂浆储量应保持在1/3至2/3。

3、当矿砂分级机砂浆达到所需储量后,通知磁选除铁工序做好开机准备;启动第2层滚动筛、永磁机和室内小砂泵。

4、根据砂浆流量、储量情况和工艺质量要求调节好矿砂分级机的细砂分离冲水阀门和放料阀门,使细砂和粗砂按质量指标要求分离。

5、根据砂井砂浆流量和磁选机所需砂和水比例调节好补充水,然后启动室外砂井大砂泵,将砂浆输送到磁选除铁工序,并确保砂井砂浆不能抽空,以免影响磁选机正常工作。

6、如果“单纯对细砂进行磁选除铁”,应打开从磁选除铁工序过来直线筛的回用水阀门;待下面储料槽砂浆达到所需储量后,启动其附属的大砂泵,将砂浆输送到楼上脱泥斗;待脱泥斗砂浆达到所需储量后,放料到矿砂分级机,并打开其细砂分离冲水阀门,使砂浆溢出并经边槽流入细砂管通往细砂斗。

<二> 关机程序

1、关闭脱泥斗的放料阀门。

2、关闭矿砂分级机的放料阀门和细砂分离冲水阀门。

3、冲洗第2层滚动筛网,关闭第二层滚动筛及其冲水阀门;关闭永磁机电源及其冲水阀门。

4、当砂井砂浆输送完后,关闭室外砂井大砂泵及其冲水阀门;关闭室内小砂泵及其冲水阀门。

5、冲洗首层滚动筛网,关闭首层滚动筛及其附属冲水阀门,关闭其附属的大小砂泵及冲水阀门。

四、班后工作

1、下班前,冲洗滚动筛积存的矿砂,清理工作台及楼下地面的矿砂和垃圾。

2、按照“班前准备工作”第一点规定重新检查一遍,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班长找人检修。

3、最后一班 必须关闭电源,关灯,关水。

4、做好交接班记录。将生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处理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报告给班长,登记在交接班记录表上。

第4篇 空分装置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空分装置具有易燃、易爆、高压、低温等特点,与各生产装置关系密切,操作人员及其它有关人员都必须事先学习安全规程,严格执行并遵守操作规程,进行必要的培训。除遵守本章提及的内容外,还必须遵守国家、企业等有关的安全规定。

第一节 空分装置主要物料特性

一、空气

空气主要是由氧和氮组成,在气体状态,它们是均匀地混合在一起的,空气中除氧氮外,尚有氩、氖、氦、氪、氙等气体,这些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在空气中含量极少,在自然界中也不易得到,故而常称为稀有气体或惰性气体。

另外空气中还含少量的水份、二氧化碳、乙炔等气体,这些杂质气体虽数量不多,但危害不小。水份、二氧化碳在空气液化前最先冻结成固体,在空分装置内会堵塞阀门、管线及塔板的筛孔,还会磨损机器,影响传热,使空分装置不能正常运行。乙炔则是引起空分装置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在空分装置的运行中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并在空气液化前事先予以清除,常见的的清除方法有自清除和分子筛吸附等,分子筛吸附杂质的顺序为h2o>c2h2>co2。

空气经液化后,由于组成空气的氧、氮等各组份之间沸点不同,在塔内经精馏后可获得所需氧、氮等各种组份。

如果把液空放在敞口容器中搁置一段时间,由于氮的沸点低,较易挥发而逐渐汽化,因而液体中氧的含量将会增加,剩下液体将逐渐具有氧的性质。

二、氧

氧是一种无色、无嗅、无味、无毒的气体,它与一定比例的可燃性气体(乙炔、氢、甲烷等)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氧还具有强烈的助燃作用。氧的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包括金属在内的许多物质在普通大气中不会燃烧,但在具有较高浓度氧的情况下,便能燃烧起来。可燃性物质在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容易引起自燃,甚至爆炸。如遇高压氧气或液氧,则情况更为加剧。浸透氧的衣物极易着火(例如静电荷产生的火花),并会极易迅速地燃烧起来,若不加以驱氧,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会有危险。

三、氮和氩

氮和氩都是无色、无嗅、无毒的气体,在氮和氩浓度较高的情况下,人一旦吸入。则由于缺氧导致窒息,以致受害者在事先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情况下,很快失去知觉,造成生命危险。

氮和氩能抑制燃烧,因而氮和氩在许多场合可作为易燃易爆物质的保护气,在空分装置的保冷箱内充以干燥氮气,保持一定压力,可以排除湿气和防止氧的积累。

氖、氦、氪、氙等稀有气体也具有和氮、氩相似的性质。

四、低温液体

液空、液氧、液氮,由于温度很低,若与人们的皮肤接触,将会引起冻伤,类似于严重烧伤,须特别予以注意。另外在冷凝蒸发器中,液氧不断与氮气进行冷量交换,蒸发成氧气。液氧中的碳氢化合物含量超过一定浓度,在低温下以固态形式存在,会随着液氧的运动而相互间碰撞产生静电,严重时会发生爆炸。

五、液氧中的乙炔

乙炔比液氧重。乙炔在空气中的含量极少,约为0.001~0.1ppm,在化工厂区附近可高达0.5~1.0ppm,由于乙炔在空气中的分压很低,即使将空气冷却到-173℃,空气中的乙炔也不是以固态形式析出,而是随空气一起进入空分塔中,在精馏过程中,乙炔在液空中的溶解度较大,约为20ppm,一般不会在液空中析出,而是随液空进入上塔。当上塔液氧在主冷中蒸发时,随气氧带走的乙炔量约为液氧中的1/24,随着液氧的蒸发,乙炔浓度不断提高,当超过其溶解度时,就会以固态析出。当主冷的结构形式不合理或出现局部堵塞出现干蒸发等,乙炔会浓缩析出发生局部爆炸,固态乙炔加液氧的爆炸敏感性极高,甚至比液氧炸药的可爆系数高18倍,由此可以看出乙炔与大气中存在的其它碳氢化合物相比,是可能形成空分塔爆炸性事故的最大危险源。它是一种不饱和烃,具有高度的化学不稳定性。

六、液氧中的其它碳氢化合物

主要有: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异丁烷等烃类,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爆炸极限范围比乙炔小,其中不饱和烃类在液氧中的爆炸敏感性在相同的碳原子数情况下随其不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加,敏感性次序如下(由小到大):ch4→c3h6→c2h6→c4h8→c2h4→c3h6→c2h2。由于不饱和烃类(c2h4、c3h6、c4h8)在液氧中能与no、no2产生反应,生成一种黄色油,也是一种引爆物,因此在空气分离过程中严格控制这类烃类的含量。

七、四氯化碳

空分装置在洗塔(适用于铜材质空气分馏塔)、配件脱油脂时使用四氯化碳作为脱脂剂。四氯化碳是一种无色透明、不易燃烧的油状液体,具有一定的毒性,有很强的麻醉作用,极易被皮肤吸收,中毒时产生头痛、昏迷、呕吐等症状。四氯化碳常温下与硫酸作用生成剧毒的气体——光气,在500℃以上时与水蒸气化合也可以生成光气。

八、膨胀珍珠岩(珠光砂)

为保证减少塔内系统冷量大量损耗,维持连续生产,在冷箱内要充满具有良好绝热性能的绝热材料——膨胀珍珠岩保温,由于该保温材料容易受潮结块,所以应向保冷箱内充入干燥的氮气以防止冷箱外湿气的浸入。膨胀珍珠岩保温灰粉尘极易被吸入肺部,严重时会形成矽肺,影响人体健康。

第二节 空分塔的爆炸机理

一、空分塔的爆炸部位

空分塔的爆炸是空分安全生产的最大威胁,根据爆炸力的大小,爆炸可分为强爆和微爆两种。强烈的爆炸不仅使爆炸设备本身遭到破坏,还可能引起相邻设备遭到破坏,甚至造成人身伤亡。微爆只是引起个别设备或管道局部的破坏,甚至不为操作人员所察觉,只是在检修时才被发现。这种爆炸有时不会引起工况严重恶化而造成停车,只是使某些工艺指标有所变化,如主冷的微爆造成氮气漏到氧侧;主换热器部分通道微爆使产品纯度变化等。

空分塔的爆炸及爆炸部位,与空分装置的流程、产品出塔时的状态及主冷的结构形式等有关。高中压流程发生爆炸的机会相对较多;以液体产品出塔的内压缩流程形式爆炸的几率大大降低;以气态氧气出塔的空分设备,由于液氧的大量蒸发,发生爆炸的危险性杂质的液化点绝大多数都比氧气和空气的液化点高得多,因而主冷极易聚集爆炸危险性杂质,这样主冷则成为爆炸的中心部位。

冷凝蒸发器的爆炸部位,随其结构型式不同也有所不同,一般易发生在液氧分界处,以及个别液氧通道不畅的通道等。

据统计空分塔可能发生的爆炸部位在以下几处:(1)上塔、(2)下塔、(3)主冷、(4)液空节流阀、(5)液氧排放阀、(6)热交换器冷端、(7)液空进口处的精馏塔板等。无论在哪一部位的爆炸,其原因均是有液氧(或富氧液空)存在,并在蒸发过程中造成爆炸物的浓缩或沉淀,在引爆条件下促使爆炸发生。

二、爆炸的原因

形成爆炸的因素有三方面:一是可爆物的积聚;二是助燃物氧的存在;三是引爆源的作用,前两个因素是内因,后者是外因。

可爆物在空分中的危险性取决于:(1)可爆物杂质在冷凝蒸发器内积聚的可能性;(2)杂质本身的化学稳定性。在烃类杂质中,乙炔是形成爆炸最危险的根源。这是因为乙炔在液氧中的溶解度极低,约为6.5cm3/l液氧,过剩的乙炔会以白色固态微粒悬浮在液氧中。乙炔和其它不饱和烃类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性质极不稳定。固态乙炔加液氧的爆炸敏感性极高,甚至比液氧炸药的可爆系数高18倍左右。固态乙炔有时在无氧情况下也可能发生爆炸分解反应,温度达2600℃,爆炸速度达2500m/s,其威力与烈性炸药(t.n.t)爆炸相当。其它不饱和稀烃也可能发生爆炸分解反应,如乙烯、丙稀等,但它们在液氧中的溶解度比乙炔高,以固态形式析出的可能性较小,故危险性小些。

引爆的因素:(1)摩擦与撞击的机械作用;(2)静电作用;(3)固态乙炔颗粒与塔壁的摩擦;(4)具有特别反应能力的物质(o3、氮氧化物)的促进作用;(5)压力脉冲等。

第三节 空分塔防爆措施及安全技术规范

为杜绝空分装置爆炸事故的发生,日常管理和操作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减少爆炸危险物带入塔内

可爆物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原料空气的吸入;二是从压缩机组或膨胀机带入的润滑油及其轻组分。

为减少可爆物进入塔内,空压机的吸入口尽量远离其它装置的排放口,尤其是烃类、co2排放口等;采用双层床吸附清除水分、co2、乙炔等,同时加入适量5a,有效清除加工气体中的氮氧化物等易堵塞组分;对空分系统的管线阀门安装前要认真脱脂;系统吹除时要避免分子筛粉末进入板式通道而堵塞低温液氧的流动,出现“干蒸发”和“死端沸腾”等。

二、防止静电产生

保证主冷凝蒸发器接地线完好,空分塔必须在距离最大的两个部位接地,接地电阻应低于10ω;氧气管道上法兰跨接电阻应小于0.03ω,若在法兰连接处没有跨接导线的地方,应单独接地。

三、防止可爆物的局部浓缩

有的精馏塔爆炸是在液氧中乙炔含量并不高的情况下发生,可能是可爆物局部浓缩析出而造成的,因此要采取措施控制可爆物的局部浓缩。

1.停车时间较长时,应将塔内液氧、液空排放掉,以免在自然蒸发时造成可爆物的浓缩;

2.保持液面稳定且不要低于规定高度;

3.在结构上避免死角导致液体流动不畅。

四、正常生产时控制主冷爆炸的防范措施

1.为防止冷凝蒸发器的静电感应引起因乙炔和碳氢化合物浓缩所造成的爆炸事故,冷凝蒸发器必须采取接地措施。

2.工艺操作上保持冷凝蒸发器液氧液面全浸式操作,不能过高,过高会引起精馏塔液泛,过低易产生碳氢化合物的浓缩和沉积。工艺流程设计上采用液氧内压缩流程。

3.安全排放液氧是冷凝蒸发器防爆的一个有力措施,应保证数量不低于氧气产量1%的液氧连续从装置中抽取,或每班定时排放液氧不少于1次。因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碳比液氧重,一段时间后会沉聚在冷凝蒸发器底部液氧下面,通过液氧排放可以稀释液氧中碳氢化合物及二氧化碳浓度。

4.每周至少三次对液氧中碳氢化合物含量进行痕量色谱分析,并做记录,定量检测碳氢化合物含量,及时调整控制工艺生产。原中石化总公司对液氧中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含量指标极限值规定如下:

(单位:ppm)

品 名 报 警 值 停 车 值

乙炔 0.1 1.0

乙烷 15.0 40.0

乙烯 10.0 25.0

丙烷 10.0 25.0

丙稀 2.0 5.0

c4 1.5 4.0

总烃 100 250~500

说明:各类碳氢化合物含量按碳计。

5.总烃停车极限250~500ppm表示两种情况

(1)当乙炔、乙烷、乙烯、丙烷、丙稀、c4有一种含量达到报警值而低于停车值时,总烃停车极限为250ppm。

(2)当乙炔、乙烷、乙烯、丙烷、丙稀、c4含量都没有达到报警值时,总烃停车极限为500ppm。

6.当液氧中乙炔或碳氢化合物含量偏高时,应采取如下措施

(1)多测量,尽快查明含量增高的原因并进行消除。

(2)增加液氧排放量及排放次数。

(3)检查分子筛纯化器工作是否正常。

(4)分析大气中乙炔和碳氢化合物含量。

若采用措施后,乙炔或碳氢化合物的含量仍然增加,达停车极限时则应立即停车,排尽液体,对设备进行彻底加温。

五、控制氧气管道爆炸的防范措施

1.限制氧气在铁素体中的流速。氧气管道一般为不锈钢管,铁素体在氧气中一旦着火,其燃烧热非常大,温度急剧上升,钢管很快被熔化,其原因必定有特发性的激发能源,如:机械能(撞击、绝热压缩等),热能(高温气体、火焰等)、电能(电火花、静电等)。铁锈、焊渣等杂物会被高速气流带动。摩擦、撞击产生火花或静电是最典型的激发能源。

氧气工作压力mpa <0.1 0.1~0.6 0.6~1.6 1.6~3.0

氧气流速m/s 20 13 10 8

2.在氧气阀后,应连接一段长度不小于5倍管径,且不小于1.5m的铜基或不锈钢管道。

3.应尽量减少氧气管道的弯头和岔头,并采用冲击成型。

4.在对焊的凹凸法兰中,应采用紫铜片作o型密封圈。

5.管道接地线应完好,法兰间电阻值不符合要求的应加连接跨线,接地装置应完好可靠。

6.管道及附件应严格脱脂,并用氮气或空气吹净。

7.对于直径大于70mm的手动氧气阀,只有当前后压差小于0.3mpa以内才允许操作。

8.氧气管网要有完整的技术档案、检修记录。

第四节 装置安全生产技术要点

一、氮气、氧气使用安全技术要点

1.氧气、液氧安全使用要点

在液氧泵及粗氩泵周围要严禁烟火,氧气管线一般应采用不锈钢或铜材制造、压力表使用专用氧压表,使用普通压力表时一定要经过脱脂处理。

液氧和富氧液空都能助燃,不得在装置内部任意排放,应通过管道排放到专门的液氧坑中或通过残液蒸发器由蒸汽加温后排放到大气中,排放点周围应保持清洁,严禁有机物或者油脂积存。排放液体时,周围严禁动火作业,排放人员应注意带上手套等保护用品,皮肤不得直接接触管线、阀门,并要避免液体溅到身上,以防冻伤。

2.氮气、液氮、液氩安全使用要点

为避免装置区域内局部氮气、氩气含量过高,不得将氮气、液氮、液氩排放于室内,排放液体时要注意防止冻伤。在有氮气、氩气含量超标的环境中工作,应戴上空气呼吸器。检修充氮(氩)设备、容器和管道时,需要先用空气置换,分析氧气含量合格(大于19.5%,小于23.5%),并办理相关作业票证,落实保护措施后方可进入设备内部作业。

二、装置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要点

1.在空分装置周围禁止吸烟和明火。凡是需要明火及会产生火星、火苗的工作,如电、气焊、砂轮磨削等,通常禁止在空分生产区进行。若确需进行,则必须采取措施,确保工作区空气氧浓度不增高,并要在专职安全人员的监督下才能进行。

2.防止无意识明火带入现场。不得穿着带有铁钉或任何钢质件的鞋子进入空分生产区,以免由于磨擦产生火花而导致火灾的发生。

3.在充满氧气环境中从事工作的人员,都应穿棉织品的内衣和外衣,不能穿易产生静电火花的质料工作服。在充满氧气的环境中不要快速脱合成纤维衣物。

4.严格忌油和油脂。凡是和氧接触的部位和零件,包括用于氧气管线、管件、阀门和其它一切接触氧气的附件必须是不可燃材料制成,且都要确保绝对的无油和无油脂。在安装、使用前都必须事先进行脱脂清洗。

脱脂清洗剂应该用碳氢氯化物或碳氢氟氯化物。如全氯丁烯,三氯乙烯等。

5.空分生产区现场人员的衣着必须无油无油脂。装置工作区内禁止贮放可燃性物品。对装置运行所必需的润滑剂和原料,必须由专人妥为保管。

6.要防止氧气的局部增浓,如果发现某区域空气中的氧气已经增浓或存在增浓的可能性,则必须清楚地作出标示,并加以强制通风。

应避免人员在氧气浓度增高的区域内停留,如果已经停留,则衣着已被氧气浸透,此时应立即用空气进行彻底的吹洗稀释置换。空分操作人员或接触氧气、液氧的人员不准抹头油。

7.氧气阀门,特别是高、中压手动氧气阀门,在操作时必须缓慢操作,避免快速操作,非调压阀不允许做调压用。

8.开启阀门时要注意阀后管段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如阀后管段升压迟缓而温度升得较快时,必须停止操作,查明原因。

9.开启氧气阀门时,开启前严禁采用敲击阀门外壳或阀杆以求松动的办法,尤其在开启转动不灵以及长期不用而且已生锈的氧气阀门时,应特别注意,妥善处理,以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三、防止窒息安全要点

1.检修充氮设备管道时,需先用空气置换,分析氧含量合格后才可作业,检修时与其它氮气管道加盲板隔离。

2.要防止氮气的局部增浓,如果发现某些区域已经增浓或有可能增浓,则必须清楚的作出标记,并加以强制通风。

3.严禁人员进入氮气增浓区,如确需进入,则需先进行通风转换,并经检验分析确认无氮气增浓后才允许进入,并要在安全人员监督下进行。

4.人员在进入氮气容器或管道前,必须经检验分析确认容器或管道内氧含量19.5~23.5%,才允许进入,并要在安全人员监督下进行。若在含氧量小于19.5%的区域工作,还必须戴好隔离式面具。

5.充装保温材料时避免掉入冷箱发生窒息事故。

四、防止冻伤安全要点

1.裸冷后进入冷箱一定要穿好防冻用品。

2.在处理低温液化气体时,必须穿着必要的保护服并戴上手套,裤脚不要塞在鞋子内,以防液体触及皮肤产生严重冻伤。

3.液氧、液氮、液空要排放在专用的管线和地沟内,不得在车间或设备周围任意倾倒。

4.在进入空分装置的冷箱前,必须预先对有关区段进行加温,然后才能进入。

五、保冷绝热材料(膨胀珍珠岩)的安全使用要点

1.为保持冷箱内的绝热材料有良好的绝热性,在保冷箱内需充入干燥的氮气以防止冷箱外湿气的浸入,并应定期检查保冷箱内充氮压力。

2.为防止保冷箱内由于氧气渗漏而造成氧气增浓,导致绝热材料含氧,为此要定期检查分析保冷箱内气体组份,若发现有氧气增浓现象,应查明原因,用氮气进行置换,以使氧浓度降到安全范围内。

3.珠光砂流动性很好,比重很轻,装填时,千万要小心避免掉入珠光砂堆中发生生命危险。不能踏在分馏塔管线及支架、阀门、容器上装珠光砂。在冷箱上珠光砂的倒入口上设置格网等安全措施。

4.珠光砂的排放,必须首先打开主冷箱顶部和板式冷箱顶部的所有人孔。全量通入冷箱密封气进行彻底加温,与此同时,冷箱内的所有设备必须加温至常温。然后,检测冷箱内气体的含氧量,若其含氧量超过20.95%,则应将整套设备静置等待,直到符合标准。珠光砂的排放必须从冷箱顶部开始,逐渐向下排放。下部人孔(包括珠光砂排放孔)严禁直接打开。珠光砂的排放速度应该缓慢,若有冰块,必从冷箱顶部取出。采取以上措施是为了防止静电和无法估计的物理、化学反应,而损坏设备。

5.矿渣棉对人体也有刺激性,钻入衣内会引起皮肤过敏,在装绝热材料时,必须使用特制的面罩和手套,以防止损害工作人员的呼吸器官、眼、皮肤等。

六、液氧贮槽安全使用要点

1.随着贮槽内液氧的自然蒸发,槽内的液氧中的乙炔有浓缩的可能,要注意定期取样分析,浓度控制在0.1ppm以下;随时注意槽内的压力变化,防止超压,使用时要严格遵守jb6893-1997《低温液体贮运设备使用安全规则》。

2.贮槽周围应通风良好,四周应有标志,5m内不得有明火、可燃易爆物及低洼处。

3.必须有接地装置和防雷击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防雷击装置最大冲击电阻30ω,每年至少检测一次。

4.严禁过量充装,充装率不大于95%,但使用过程中也要控制液位不低于20%。

5.槽内有低温液体严禁修理,必须排液后用干燥氮气或空气吹至常温。

6.贮槽安全附件应禁油,并定期校验。

7.操作时启闭阀门要缓慢,若出现阀门冻结,应用氮气、空气或热水解冻,严禁用明火加热。

8.停用时增压器阀门要关闭。

七、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安全使用要点

1.使用四氯化碳、三氯乙烯的地点应该在露天或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工作人员应有防毒保护措施,戴上猪嘴式面罩及胶皮手套。

2.连续工作8小时以上时,空气中四氯化碳含量须不大于50mg/m3,现场严禁动火作业。

3.物品应密闭避光保存,严禁与强酸、强碱接触,以防变质。

4.需要脱脂的部件,在脱脂前不能沾有水分,否则会产生化学腐蚀。

5.脱脂后应用干燥氮气或空气吹净。

八、安全保护技术防范措施

1.厂房设计

(1)空分装置的厂房和附属建筑必须设置适当的通风系统,尤其是在地下室、地坑、通道等易造成气体成份增浓的地方。

(2)在可能有液氧泄漏的地方,地板不得覆盖任何易燃材料(如木板、沥青等),而且必须平滑,不得有接口和断层。

(3)空分装置的厂房和附属建筑要开有紧急出口,且设置明显的标记。

2.防火设备

在氧气可能增浓的区域、场所设置“严禁吸烟”、“禁止明火”之类的醒目警告牌。

应有安全可靠的报警系统。

要设置足够的灭火设备。

3.防止超压:

在受压状态下工作的所有容器和管线,以及内部压力可能升高的容器和管道,必须配备有防止超压的安全装置(安全阀或爆破片等),且这些安全装置必须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安全阀的起跳压力要定期进行检查,并有铅封。

空分装置的报警系统必须定期进行检查。

4.设备管线吹扫:

用压缩空气吹扫时要确保压力表好用,严防超压。

吹扫时各分析阀要打开吹扫。

流量计、液面计根部阀一定要拆开,不得遗漏,确保畅通。

吹扫节流阀时,身体应避开阀孔,防止机械杂质喷出伤人。

第五节 环境与工业卫生管理规定

1.噪音危害

本装置压缩机岗位噪音较大,操作室内噪音应小于85dba。

为降低操作现场的噪音强度,机组管路可以包隔音材料;也可以设隔音室通过双层玻璃观察运行情况,并定期巡回检查;空分塔升温吹除时应佩戴防噪设备。

为保证操作人员到现场工作巡检时减少噪音伤害,每个职工发放耳塞。

2.膨胀珍珠岩在装填、卸出时,摩擦粉碎,产生大量粉尘,覆盖范围较大,浓度较高(尤其在室内),吸入肺内,容易产生矽肺。装卸珠光砂时要佩戴劳保口罩。高空填装时防止人落入珠光砂内被淹没而窒息。

3.在使用ccl4脱脂时要有防护措施,严防中毒。使用后的脱脂剂应做好回收,严禁倒入地沟等地污染环境。

第5篇 细砂斗工序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一、班前准备工作

1、检查河边抽水泵、回用水泵、尾矿池渣浆泵、铁砂池渣浆泵、浓缩池渣浆泵和细砂泵、永磁机、紫凝剂搅拌机、旋流器、周边传动式浓缩机组(简称转盘机)等机器设备正常运行情况,各部位有无松动、移位、损坏、脱落,砂泵、水泵、砂管、水管和阀门有无泄漏、堵塞、损坏。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班长找人检修。

2、检查浓缩池渣浆泵房有无积水、有无泥浆;检查细砂泵房有无积水、有无砂浆,如发现有,应及时清理。

3、对本工序的机器设备的轴承位、减速箱加注润滑油。

4、开机前通知周围人员擅离现场。

二、机器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经常检查工序所负责的机器设备的运行情况。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班长找人检修。

2、排除机器设备故障时,必须先关闭电源,停机检修,并挂上“有人作业,禁止合闸”警示牌。

3、机器设备运行期间,操作人员不得擅离工作岗位。

三、细砂斗工序开机、关机程序

<一> 开机程序

1、启动河边抽水泵(设有自动关机装置),启动回用水泵(一般启用一大一小)。

2、检查尾砂池和铁砂池两台渣浆泵的电源是否合上(两泵均设自动开关机装置),如果没有合上电源,应先合上电源。

3、启动浓缩池渣浆泵,启动周边传动式浓缩机组(简称转盘机),当浓缩池水质浑浊时,启动紫凝剂搅拌机,并根据水质清浊程度适量加人紫凝剂;当水质清澈时,停止投放紫凝剂,关闭紫凝剂搅拌机 。

4、当“采用粗砂两道磁选除铁模式”时,关闭细砂泵房砂管通往“磁选除铁工序”的阀门,并打开细砂泵房砂管通往北面旋流器的阀门;爬上北面旋流器上关闭北面旋流器与“磁选除铁工序”相连接的阀门,并打开北面旋流器与细砂泵房砂管相连接的阀门。当细砂斗砂浆达到所需储量后,打开细砂斗放料阀门,启动细砂泵,启动永磁机,打开冲水阀门。

5、当采用 “粗砂、细砂同时一道磁选除铁模式” 时,关闭细砂泵房砂管通往北面旋流器的阀门,并打开细砂泵房砂管通往“磁选除铁工序”的阀门。当细砂斗砂浆达到所需储量后,通知“磁选除铁工序”做好开机准备;打开细砂放料阀门,启动细砂泵,启动永磁机,打开冲水阀门,将砂浆输送到“磁选除铁工序”。

6、当采用“单纯对细砂进行磁选除铁模式”时,关闭细砂泵房砂管通往北面旋流器的阀门,并打开细砂泵房砂管通往“磁选除铁工序”的阀门;通知“磁选除铁工序”做好开机准备;调整好水喉直接用水喉水将细砂冲涮到砂井,再启动细砂泵,将砂浆输送到“磁选除铁工序”。 如果细砂斗砂浆又达到所需储量,应启动永磁机,打开细砂斗放料阀门和冲水阀门将细砂排到砂井。

<二> 关机程序

1、当采用“粗砂两道磁选除铁模式”和“粗砂、细砂同时一道磁选除铁模式”时,关闭细砂斗放料阀门,关闭永磁机,待矿砂输送完后,关闭细砂泵,关闭所有冲水阀门。

2、当采用“单纯对细砂进行磁选除铁模式”时,关闭水喉水,停止冲涮细砂,待砂浆输送完后,关闭细砂泵,关闭所有冲水阀门。

3、当车间全部工序停机后,再关闭回用水泵。

4、下班时关闭周边传动式浓缩机组(简称转盘机)。

5、待泥浆池上的旋流器喷出的水质清澈后,再关闭浓缩池渣浆泵。

四、班后工作

1、清理工作台周围的卫生,清理浓缩池渣浆房积水和泥浆,清理细砂泵房的积水和砂浆。

2、按照“班前准备工作”第一点的规定重新检查一遍。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班长找人检修。

3、最后一班,关闭电源,关灯,关水。

4、做好交接班记录。将生产过程中出现得问题、处理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报告班长,登记在交接班记录表上。

第6篇 机电检修工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并挂有“有人工作、禁止合电”的标志牌子。严禁带电移动、拆装、检修电气设备和线路。停电后应先行验电和放电后方可进行工作,检验完毕后进行检修,确认无误后方可联系送电。

(2)所有电气设备严禁明火操作。使用普通型电器仪表检查设备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

(3)严格禁止甩掉各种电气保护装置,不准随意勾明保险。

(4)总电源开头漏电保护的动作绝缘电阻整值,应小于分段开头的整值。

(5)任何一种继电器保护失灵时,电气设备不得投入运行。

(6)电气设备各部联接装置必须牢回可靠。

(7)各种电气设备应有检修和运行记录。

第7篇 石辗工序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一、班前准备工作

1、检查石辗及附属皮带输送机、振动机等各部位是否正常,有无松动、移位、破损、脱落;检查石辗有无安全防护栏;检查水阀有无损坏;检查电动机机座有无移位、松动,传动皮带、齿轮、链条有无松动、脱落、损坏;检查筛网有无破损。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班长找人检修。

2、检查石辗和皮带输送机两端有无矿料积存堵塞;检查振动机地下室有无矿料、积水。如发现有,应及时清理。

3、对本工序的机器设备轴承位、减速箱加注润滑油。

4、开机前通知周围人员撤离现场。

二、机器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经常检查料楼储料情况,防止矿料堵塞皮带输送机;检查石辗和皮带输送机、振动机的安全运行情况。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无法处理的,报告班长处理。

2、石辗运行时,任何人不得在石辗上空攀爬。

3、排除机器设备故障时,必须先关闭电源,停机检修,并挂上“有人作业,禁止合闸”警示牌。

4、机器设备运行期间,操作人员不得擅离工作岗位。

三、石辗工序开机、关机程序

<一> 开机程序

1、先启动上皮带输送机,再启动下皮带输送机,然后再启动振动机。

2、打开石辗冲水阀门。

3、启动石辗机。

4、下料。

<二> 关机程序

1、关闭振动机。

2、待下皮带上的矿料输送完后,关闭下皮带输送机。

3、待上皮带上的矿料输送完后,关闭上皮带输送机。

4、停止下料,待石辗机内矿料清空后,关闭冲水阀门,同时关闭石辗机。

四、班后工作

1、下班前清理皮带输送机两端和下面的矿料;清理工作台周围及楼下的矿料和垃圾;清理振动斗地下室的矿料和积水。

2、按照“班前准备工作”第一点的规定,重新检查一遍。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班长找人检修。

3、最后一班,关闭电源,关灯,关水。

4、做好交接班记录,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处理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报告班长,登记在交接班记录表上。

第8篇 通信工程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通信建行设工程共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设备安装工程,一部分是通信线路工程。通信线路工程包括通信管道工程和通信光电缆工程。

通信线路工程的特点是:绝大部分工作是露天作业,点多、面广、线长,墙上、地下、遍布村头庄尾、穿越大街小巷。由此可见,通信线路工程所遇到的环境极其复杂,它要穿越纵横交错的铁路网,还要跨越高山、森林、沙漠;同时还要穿越纵横交错的、中国独有的地下管线网。以上这些环境条件都给通信线路工程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同时也给施工作业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面对复杂的施工环境和施工作业中的危险因素,就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施工技术规定,一丝不苟地贯彻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保证通信设备、设施的安全,保证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

第一章 通信线路工程安全生产技术

第一节 通信线路工程

一、一般安全要求

1.在勘察、测量施工时,应对路由经过的沿线环境进行详细调查,如有毒植物、毒蛇、血吸虫、猛兽和狩猎器具、陷阱等,应在施工前详细交底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在路由复测中传递标杆时,不得抛掷。移动标旗或指挥旗时,遇有火车和船只等行驶,须将标旗等平放或收起。

3.在雪地施工时应戴有色防护镜,以免雪光刺伤眼睛。

4.在河流、深沟、陡坡地段布放吊线、光(电)缆、排流线时应采取措施,防止作业人员因线缆张力兜拉坠落。

二、光电缆沟、坑开挖:

坑、沟开挖安全操作规程:

坑、沟开挖前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1.挖沟坑作业前,首先应通知设备管理单位核查既有设备情况,提供地下管、线、电缆等设施的准确位置。无法提供准确位置时,还应请设计单位共同探查、核实,划定

防护范围。其次,对通信、信号电缆径路使用电缆测试仪进行探测,进一步确认地下线缆情况,用白灰等划出电缆径路后,组织人员开挖。

2.开挖基坑,每坑不得少于2人,1人作业,1人监护。列车通过时坑内人员应提前上坑避让。基坑深度超过2米时,应用提篮提取弃土。

3.在土质非坚硬地段,严禁使用尖镐刨挖,特殊坚硬地质段使用尖镐时,应轻刨轻挖。情况不明,不准开挖。严禁施工人员野蛮施工。

4.开挖坑、沟地段必须设专人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与上报。由于施工人员不慎挖破、挖伤、挖断电缆后,应立即报告施工现场负责人处置,不得拖延,更不得隐瞒不报、谎报。

5.挖沟时施工人员之间应保持3-5米的距离,不得相对进行挖沟作业。

6.当挖沟、坑影响行人妨碍交通或站内作业时,应设立明显标志,采取防止人员坠落的安全措施,如需过夜时,应加设灯光防护,但不得与行车信号混淆。

7.严禁在影响路基稳定的范围内挖沟、坑,在铁路沿线或穿越铁路挖沟、坑时,摆放的料具和挖出的土石严禁侵入基本建筑限界,并应及时采取防止塌落的措施。

8.挖坑的弃土应距坑边0.6m以外。堆土高度不应高于1.5m。坑边不得堆放重物或工具。

9.挖水沟、坑及流沙沟、坑深度超过0.8米时,应采用防护板等加固措施。

10.防护板的安装或撤除应有人监护,严禁将防护板一次全部撤除,强流沙地带不宜撤防护板。

11.在架空线路附近开挖沟槽时,应防止架空线路的杆塔倾斜、悬倒。在有倒塌危险的房屋、围墙附近开挖时应对其临时加固。

12.在遇有大雨、暴雨天气时,不得开挖坑、沟。已开挖的坑、沟应根据具体情况或有关规定及时回填。

三、通信光、电缆线路施工安全规程

1.人工敷设光、电缆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开挖作业参照坑、沟开挖安全操作规程。

(2)起重架起架较高或在斜坡上架起重架时,应设起重架临时拉线;

(3)千斤顶底座应放在坚固、平坦的地面上,顶升时,光、电缆盘盘轮离开地面不得大于100mm;

(4)盘轴应水平,光、电缆盘应保持在两起重架的中央;

(5)光、电缆盘的滚动方向应和盘上指示相符;

(6)应从盘的上部出缆,且光、电缆盘应有制动措施。

2.人工抬放光、电缆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人负重应适度并应有统一指挥;

(2)施工人员应用同侧肩抬运,拐弯时人应站在光、电缆外侧,下坡、跨沟渠和拐弯处应设防护人员;

(3)穿越管道、过障碍处应有专人操作防护。

3.抬运光、电缆过桥梁、隧道或在铁路路肩上抬运时,严禁将光、电缆曲伸到限界以内。抬运光、电缆过铁路线时,应在统一指挥下平行跨越。

4.在有封闭点的机械化施工区段,利用轨道车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有统一指挥信号,指挥人员与司机应密切配合。

(2)施工用车辆应良好,平板车上的作业架应牢固,高、宽度应符合要求,工作台板应有足够强度。

(3)轨道车起动前,施工人员应撤离工作台面。施工负责人应确认施工人员已撤离到安全地带后,方可通知开车。

(4)光、电缆到达施工现场开始敷设时,轨道车应保持匀速,缆盘的转动速度应与轨道车车速相适应。

(5)光、电缆敷设完毕后,空缆盘应在轨道车上绑扎牢固且不得侵限,轨道车迅速撤离现场。

5.使用机械牵引架设光、电缆时,牵引力应小于光、电缆允许拉力,主要牵引力应加在光、电缆的加强构件上,牵引速度不应大于15m/min,并应保持匀速,不得突然启动或停止。

6.气吹法敷设光缆时,光缆盘应保证与吹缆机吹缆方向在一直线上,出缆应顺畅,并保持与吹缆速度一致。空压机操作人员在开启阀门时,应逐渐由小到大,并与气阀保持一定距离。

7.光、电缆在拐弯或上下处应绑扎做加强处理。

8.在铁路线路附近进行光、电缆接续时,应将接续伞或接续帐篷搭扎牢固,避免列车通过时危及行车安全。

9.对电缆芯线进行电气强度测试前,测试点应与各作业点联系,使各作业点停止线路作业,在规定测试时间内不得触碰电缆。各作业点未接到测试点恢复作业命令前不得作业。测试时仪器的保护接地应可靠。

10.在高压危险影响区段进行通信线路施工作业必须设监护人,并按带电作业规定进行作业,作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切割光电缆金属外皮或打开接头套管前,应将光电缆两端金属外皮连通,并临时接地;

(2)用仪表测试电缆芯线有危险电压时,应申请停电作业,无危险电压时,亦应对芯线接地后方准作业。

11.在高压危险影响区段与电缆芯线的各种外线引入端子相连的设备上作业,必须使用带绝缘柄的工具。

12.无人站、人孔(井)、手孔(井)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有毒物品,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进入前应开门通风。未经通风排气不得入内。施工中有异常感觉应立即撤离。

(2)进入时,站、孔外面应设安全标志或专人防护。进出应攀梯上下,禁止踩蹬螺栓机架、光电缆上下。

(3)禁止烧煮填充剂或其他物品。

(4)宜用手电筒照明。当用电灯照明时,电源设备应设在站、孔外,灯具应有防护罩。

四、站场(区间)通信施工安全规程

1.通话柱、扩音柱的设置不得侵入铁路建筑限界和影响铁路信号的显示。

2.股道间的通话柱、扩音柱装设地点不得影响作业人员嘹望信号:

3.扬声器支撑杆的防雷地线应可靠接地。

第二节 对临时工及劳务工的基本要求

进入2005年以来,铁路建设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通信工程建设在铁路内外全面展开。这就需要一大批通信基础建设者,导致通信施工队伍日益壮大,一大批农民工、劳务工、临时工涌入了通信建设市场。大批农民工和临时工、劳务工的涌入,加快了通信建设,但也给通信工程质量、通信施工安全带来了诸多隐患,各类安全事故频发。因此通信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劳务工进行严格管理,制定相关制度对其进行规范性的管理。

一、规范雇工制度

1.企业应根据全年的施工任务,制定劳务工人需求计划。要杜绝生产任务一下来急忙招募工人,任务一完成立即遣返的自由市场行为。

2.要保持外部施工队的相对稳定性。根据通信建设市场施工任务的不确定性及施工任务的季节不均衡性,企业应制定具有一定差别的工资政策,例如:任务饱满时一个工资标准,任务不饱满时一个工资标准,没有施工任务时又一个工资标准,这样即能保持启用的外部施工队的相对稳定,又符合用工单位和外部施工队的经济利益。

3,常年使用的外部施工队应从正规渠道获取。应使用经当地劳动部门审核的外部施工队,坚决不能使用领导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介绍来的外部施工队。

4.对外部施工队在工程实践中进行考核、筛选,淘汰个别素质较低、纪律涣散、技能低下、不服从管理的个别成员。对管理严格、遵章守纪、技术较成熟、安全素质较高的外部施工队最好签订较长期的使用合同。

5.尽量不使用和少使用以天或以小时计算工作报酬的临时工,因为我们对这些人的劳动技能、品德修养、劳动态度不了解,也难以考查;使用此类临时工,只能在施工现场因工作急需时才雇用,并要在员工的带领下工作。

6.企业要和外部施工队签订书面的劳务合同,要根据合同法的要求把双方的权利义务、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劳动保护、工作报酬、合同生效、合同解除的条件、违约条款等全部写清楚。

7.企业要为外部施工队人员办理养老保险,要为施工作业人员特别是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并为其缴纳保险费。

8.企业要为外部施工队人员按时发放与本企业员工相同的劳动保护用品并监督其穿戴。

9.及时发放施工队的工作报酬,做到不拖欠他们的工资。不拖欠劳务人员的工资是社会的责任,应提到建立和谐社会高度来认识。

10.企业对外部施工队要像对待本企业一个基层单位一样管理,要把对外部施工队的管理纳入到本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中。

11.企业要把素质较高、施工技术较好、责任心较强的员工派至u外部施工队,参与外部施工队的管理并进行施工技术指导,派多少人去要根据外部施工队的大小和施工任务多少而定。

二、加强对外都施工队及劳务工的管理

外部施工队及劳务工确定并签订了劳动合同后,要加强对他们的管理,不能立即分派施工任务、派出施工。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1.要对外部施工队从组织上、技术上进行全面严格管理,以保证在完成施工任务的同时,保证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2.对外部施工队的作业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像对待本企业员工进行三级教育一样进行培训。

3.对外部施工队人员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的性质、任务和要求、企业的规章制度、施工程序、规范和标准、施工生产技术、安全操作规程、相关的法律、法规、劳保用品的穿戴、职工的权利和义务等。

4.协助和确认外部施工队的管理机构,明确外部施工队的组织分工及相关责任,要求外部施工队制定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并建立责任制。

5.依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外部施工队必须明确一名领导作为本施工队安全生产负责人,主管日常的安全生产工作,较小的外部施工队应设1-2名兼职安全员,较大的施工队应设1-2名专职安全员。负责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及专兼职安全员应经过通信行业的安全生产培训,持证上岗。

6.外部施工队应保证其施工人员的相对稳定,如需增加、调换、裁减作业人员时,应事先提出计划,报请企业相关部门审核。新增加和调换的人员应按新入职人员进行多级安全教育;凡未经同意擅自增加和调换的人员,未经安全教育上岗的人员,一经发现应立即停止其作业,并追究外部施工队领导的责任。

7.在外部施工队作业前,企业应委派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后由外部施工队负责人和企业委派人员签字;外部施工队对本队人员要进行安全交底,并且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安全检查。

8.企业应把技术较高、责任心较强的员工派驻到外施工队,进行安全生产指导工作

及对外协调工作。派驻人员不得代替外部施工队的具体管理工作,不得在外部施工队吃拿卡要,不得在外部施工队领取任何报酬。

9.外部施工队领导必须对本队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和法制教育,必须服从用工单位各级 人员的监督指导。用工单位各级 人员有权按照规章制度对违章作业人员进行批评和处罚、停止施工、直至建议清退。发现严重违章违纪,并屡教不改的外部施工队,检查人员和委派到外部施工队的人员可建议企业解除和外部施工队的合同,并由外部施工队承担相关责任和损失。

10.外部施工队应加强自身的安全性教育,提高技术素质、安全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

11.外部施工队应当执行工前布置安全任务,工后进行讲评的制度;应当执行每周进行安全总结,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表彰先进,批评违规,纠正违章,落实严惩的制度;外部施工队要做好每天的安全生产记录。

12.外部施工队的专兼职安全员应在每天作业前对作业环境、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和潜在的危险源进行防范和解决;发现重大隐患应立即报告用工单位。

13.外部施工队的专兼职安全员要在本队作业过程中进行巡视,随时纠正违规行为,解决作业中人为形成的隐患。收工后要检查施工场地,拉闸断电、用火熄灭、料净场地清,确认无误后方可离开现场。

14.外部施工队应建立现场消防组织,配备符合要求的消防器材,确定消防责任人,并会使用消防器材。外部施工队应配合用工单位的紧急预案,准备相应的人力和物力,协助用工单位处理紧急情况。

15.用工单位应帮助外部施工队解决施工作业中的困难,如技术问题、设备问题、对外协调问题、相关审批手续办理问题等。

第二章 通信设备安装工程安全生产技术

通信设备安装工程涉及的专业比通信线路工程多,而且各有其特点。包括了程控交换 专业、传输设备专业、移动通信专业、通信电源专业、卫星通信专业、数字数据专业、微波通信专业等。

通信设备专业与通信线路专业的分界在总配线架(mdf)和光配线架(odf)上。配线架的外侧均属于线路,内侧均属于设备专业施工。由此可知,通信设备专业相比线路专业受环境影响要小些。

通信企业必须保证通信全程、全网不可间断。因此通信设备施工,特别是增容、扩容作业,为了保证通信设备运行中的安全,为了保证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必须要求施工作业人员严格遵守通信设备安装安全生产技术要求,严格遵守各项强制性标准,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第一节 通用安全要求

一、一般安全要求

1.设备开箱时应注意包装箱上的标志,严禁倒置。开箱时应使用专用工具,严禁用锤猛力敲打包装箱。开箱后应及时清理箱板、铁皮、泡沫等杂物。雨雪、潮湿天气不得在室外开箱。

2.在机房内搬移设备时,不得损坏地板和其他设备。

3.施工作业所用工、机具应完好,不得带“病”作业。

4.施工场地应配备消防器材。机房内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在机房内吸烟、饮水。

5.在已有运行设备的机房内作业时,应划定施工作业区域。作业人员不得触碰在运设备;不得随意关断电源开关。

6.多用插座、电烙铁、手电钻、电锤等工具的电源接线应绝缘良好;严禁将交流电源线挂在通信设备上。

7.施工用临时电源应安装漏电保护器,并标明电压和容量。使用机房原有电源插座时必须先测量电压、核实电源开关容量。

8.铁架、槽道、机架、人字梯上不得放置工具和器材。高凳上放置工具和器材时,人离开时必须随手取下。搬移高凳时,应先检查、清理高凳上的工具和器材。

9.高处作业应使用绝缘梯或高凳。严禁脚踩铁架、机架和电缆走遭。严禁攀登配线架支架;严禁脚踩端子板、弹簧排。

10.涉电作业必须使用绝缘良好的工具,并由专业人员操作。在带电的设备、头柜、分支柜中操作时,作业人员应取下手表、戒指、项链等金属饰品。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螺丝钉、垫片、铜屑等金属材料掉落引起短路。

11.在运行设备顶部操作时,应对运行设备采取防护措施,严禁工具、螺丝等金属物品落入机柜内。

12.重要工序应由操作技术熟练的人员操作。建设单位随工人员或监理人员、工程质检员应在施工现场监督检查。

13.系统割接时,应做好割接方案和数据备份,并同时制定应急预案。

14.每日工作完毕离开现场前应清理现场,切断作业电源。检查电源及其他不安全因索,确认无安全隐患。

第二节 静电事故的防范

静电可以放电引起火花,在可燃气体中会引起火灾和爆炸,静电在设备电路板上放电会引起设备损坏。通信行业是对静电比较敏感的行业。静电虽不能对人体造成伤害,但静电电压可高达数万伏,可能发生放电产生静电火花,在具有火灾爆炸的危险场所,静电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因素。因此施工作业人员对静电应有充分的了解,做好有效的防范。

一、放电与引燃

在相同带电电位条件下,液面或固体表面带负电荷时发生的放电比带正电荷时发生的放电对可燃气的引燃能力要大一个数量级。

在下列环境条件下,可燃物更易点燃。

1.可燃物的温度比常温高;

2.局部环境氧含量(或其他助燃气含量)比正常空气中的高;

3.爆炸性气体的压力比常压高。

二、静电防护措施

各种防护措施应根据现场环境条件、生产工艺和设备、加工物件的特性以及发生静电引燃的可能程度等予以研究选用。

(一)基本防护措施

1.减少静电荷产生

(1)对接触起电的有关物料,应尽量选用在带电序列中位置较邻近的,或对产生正负电荷的物料加以适当组合,使最终达到起电最小。

(2)在生产工艺的设计上,对有关物料之间的接触,尽量做到接触面积较小、压力较小、接触次数较少、运动和分离速度较慢。

2.加快静电荷对地泄漏

(1)在存在静电引爆危险的场所,所有属静电导体的物体必须接地。对金属物体应直接与大地作导通性连接,对金属以外的静电导体及亚导体则应作间接接地。

(2)静电导体与大地间的总泄漏电阻值在通常情况下均不应大于106ω。对于某些特殊情况,有时为了限制静电导体对地的放电电流,允许人为地将其泄漏电阻值提高到不超过109ω。

(3)局部环境的相对湿度宜增加至50%以上。

(4)生产工艺设备应采用静电导体或静电亚导体,避免采用静电非导体。

(5)对于高带电的物料,宜在接近排放口前的适当位置装设静电缓和器。

(6)在某些物料中,可添加少量适宜的防静电添加剂,以降低其电阻率。

(7)在生产现场使用静电导体制作的操作工具,应予接地。

3.采用静电消除器。为消除静电非导体的静电,宜采用高压电源式、感应式或放射源式等不同类型的消除器。

4.静电屏蔽。将带电体进行局部或全部静电屏蔽,同时屏蔽体应可靠接地。

5.尽量避免存在静电放电的条件。在设计和制作工艺装置或设备时,应尽量避免存在静电放电的条件,如在容器内避免出现细长的导电性突出物和避免物料高速剥离等。

6.控制可燃物的浓度。控制气体中可燃物的浓度,保持在爆炸下限以下。

(二)服装静电防护

1.当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等级属0区或1区,且可燃物的最小点燃能量在0.25mj以下时,工作人员应穿无静电点燃危险的工作服。当环境相对湿度保持在50%以上时,可穿棉工作服。

2.在爆炸危险场所工作的人员,应穿防静电(导电)鞋,以防人体带电,地面也应配用导电地面。

3.禁止在爆炸危险场所穿脱衣服、帽子或类似物。

三、静电事故的分析和确认

凡疑为静电引燃的事故,除按常规进行事故调查分析外还应按照下列规定进行分析和确认。

1.检查分析是否存在发生静电放电引燃的必要条件

(1)通过对有关的运转设备、物料性能、人员操作以及环境情况的分析,推测可能带有静电的设备、物体及其带电程度、放电条件和类型。

(2)收集和测取必要的有关技术参数,并估算可能的放电能量。

(3)对是否属静电放电火源作出倾向性意见,或对较为简单明显的情况作出相应的结论。

2.对于较为复杂的情况,则应根据实际的需要和可能,选取以下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进一步的测试,并通过综合分析后,作出相应的结论。

(1)充分收集或测取有关技术参数,主要包括环境温、湿度和通风情况、可燃物种类、释放源位置、可能的爆炸性气体浓度及分布情况,已有的防火、防爆措施及其实际作用,与静电有关的物料的流量、流速和人员动作、操作的情况,非静电的其他火源的可能性等。

(2)遗留残骸件的分析检验,其方法是选出可能带有静电并发生放电的物件(主要是金属件)通过电子显微镜作微观形貌观察,查明是否存在类似“火山口”特征的高温熔融微坑。以确定静电放电的具体部位,判断事故的原因。

(3)物件的起电程度和放电能量难用分析的方法予以定量或半定量确定时,需参考事故发生时的具体条件,进行实物模拟试验,加以验证。模拟试验可在现场或在其他适宜场所进行。

对有关情况数据作进一步综合分析,观察各种情况数据间的相互关系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是否存在矛盾,必要时还须对其他情况数据(包括非静电技术方面的)作补充收集或测试,以便作出最终结论。

第三节 仪表的使用

一、仪表的使用

1.仪表使用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熟悉仪表的使用方法,并按仪表的技术规定进行操作。

2.仪表使用前必须按额定工作电源电压的要求引接电源,电源插座应选用有防漏电保护的插座,仪表使用时应接地保护。

3.使用直流电源的仪表时,电源的正负极性不得接反。直流电源仪表长期不使用时应及时从仪表中取出电池。

4,交/直流两用仪表在插入电源塞孔和接引电源时,应严格禁止交/直流电源接错。

5.做过耐压和绝缘测试的线对必须及时放电,然后才能在经过放电后的线对上,再进行其它项目的测试。

6.使用仪表的现场,必须防止日晒、雨淋和火烤;不得使水等液体或金属物质进入仪表内部。

7.仪表内有异常声音、气体、气味等现象发生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开关。

8.不得将仪表电池和金属物品放在一起保管:搬运仪表时,应使用专用的仪表箱,使用仪表应轻拿轻放。

9.使用带激光源仪器时,不得将光源正对着眼睛。

二、熔接机

1.熔接机不得在易燃、易爆的场所使用;不得直接接触熔接机的高温部位(加热器或电极);

2.更换电极棒前应关闭电源开关,将电源取出或将电源插头拔下;

3.清洁熔接机时,严禁使用含氟的喷雾清洁剂。

三、安装机架和布放线缆

1.设备在安装时(含自立式设备),应用膨胀螺栓对地加固。在抗震地区,必须按设计要求,对设备采取抗震加固措施。

2.在已运行的设备旁安装机架时应防止碰撞原有设备。

3.布放线缆时,不应强力硬拽,并设人看管缆盘。在楼顶上布放缆线时,不可站在窗台上作业。如必须站在窗台上作业时,必须扎绑安全带进行保护。

4.布放线缆时应做好标识,其中电源线端头应作绝缘处理。

5.在光纤槽道上布放尾纤时,严禁踩踏原有尾纤。在机房原有odf架上布放尾纤时,严禁将在用光纤拔出而引起通信中断。

6.开剖线缆不得损伤芯线。电源线端头必须镀锡后加装线鼻子,线鼻子的规格应符合要求。

7.连接电源线端头时应使用绝缘工具。操作时应防止工具打滑、脱落。

8.列头柜电源保险容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插拔电源保险必须使用专用工具,不得用其他工具代替。

四、设备加电测试

1.设备在加电前,应检查设备内不得有金属碎屑,电源正负极不得接反和短路,设备保护地线良好,各级熔丝规格应符合设备的技术要求。

2.设备加电时,必须沿电流方向逐级加电.逐级测量。

3.插拔机盘、模块时必须配戴接地良好的防静电手环。

4.测试仪表应接地,测量时仪表不得过载。

5.线路测试(抢修)时,应先断开设备与外缆的连接。

第四节 移动通信天馈线工程

1.在天线吊装现场(楼房吊装)应设置安全作业警示区域,禁止车辆及无关人员穿行。施工现场人员必须配带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

2.天线安装

(1)吊装天线前应先勘察现场,制定吊装方案。天线施工人员必须明确分工和职责,由专人统一指挥。吊装现场必须避开电力线等障碍物。

(2)吊装前应检查吊装工具的可靠性。当起吊的天线稍离地面时,应再次检查吊装物,确认可靠后再继续起吊。

(3)起吊天线时,应使天线与铁塔(或楼房)保持安全距离,不可大幅度摆动。向建筑物的楼顶吊装时,起吊的钢丝绳不得摩擦楼体。

(4)天线挂架强度、水平支撑杆的安装角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固定用的抱箍必须安装双螺母,加固螺栓必须由上往下穿。如需另加镀锌角钢固定时,不得在天线塔角钢上钻孔或电焊。

(5)辐射器安装应注意极化方向,顶端固定拉绳调整的长度应一致,确保拉力均匀。

(6)安装防辐射围圈前,应在主反射面锅沿边先粘防泄露垫,再装防尘布,防尘布周围的固定弹簧拉钩调整长度应一致。

3.馈线安装

(1)吊装椭圆软波导前必须将一端接头安装平整、牢固,并用塑料布包扎严密再进行吊装。

(2)吊装椭圆软波导应使用专用钢丝网套兜住馈线的一端并绑扎到主绳上,不得使软波导扭折或碰撞塔体。

(3)馈线与天线馈源、馈线与设备连接处应自然吻合、自然伸直,不得受外力的扭曲影响。

(4)馈线弯曲时应圆滑,其曲率半径应符合设计要求。馈线进入机房内时应略高于室外或做滴水弯,雨水不得沿馈线流进机房。馈线进洞口处必须密封和做好防水处理。

(5)馈线进入机房前,必须至少有三处以上的防雷接地点;馈线进人机房后必须安装避雷器。

三、上塔作业

1.从事微波、移动通信基站天馈线安装等工程项目的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可作业。凡是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如发现身体不适合高处作业时,不得从事这一工作。在上塔前必须认真检查塔的固定方式及其牢固程度,确认牢固可靠后方可上塔作业。

2.施工单位应根据场地条件、设备条件、施工人员、施工季节编制高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作为施工组织设计的一部分,经

审核后必须认真执行。

3.高处作业的每道工序必须指定施工负责人,并在施工前必须由本工序负责人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明确分工。严禁任何违章作业的现象发生。

4.各工序的工作人员必须着用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严禁穿拖鞋、硬底鞋或赤脚上塔作业。

5.安全带必须经过检验部门的拉力试验,安全带的腰带、钧环、铁链必须正常,

用完后必须放在规定的地方。不得与其他杂

物放在一起。施工人员的安全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6.以塔基为圆心,塔高的1.05倍为半径的范围为施工区,应进行圈围,非施工人员不得进入。以塔基为圆心,塔高的20%为半径的范围为施工禁区,施工时未经现场指挥人员同意并通知塔上作业人员暂停作业前。任何人不得进入。

7.施工现场应无障碍物。如有沟渠、建筑物、悬崖、陡坎等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后方可施工。

8.输电线路不得通过施工区。如遇有时,必须采取停电措施。

9.手摇绞车、电动卷扬机、扒杆、吊杆、滑轮、钢丝绳等施工机具的安全系数必须符合安全规定。

10.电动卷扬机、手摇绞车的稳装位置必须设在施工围栏区外。

11.遇到下列气候环境条件时严禁上塔施工作业:

(1)地面气温超过40℃或低于-20℃时;

(2)五级风及以上;

(3)沙尘、云雾或能见度低;

(4)雨雪天气;

(5)杆塔上有冰冻、霜雪尚未融化前;

(6)附近地区有雷雨。

12.经医生检查身体有病不适应上塔的人员不得上塔作业。前一天或当天饮过酒的人,不得上塔作业。

13.高处作业人员上塔前必须检查安全帽和安全带各个部位有无伤痕,如发现问题严禁使用。塔上作业时,必须将安全带固定在铁塔的主体结构上,不得固定在天线支撑杆上,严防滑脱。扣好安全带后,应进行试拉,确认安全后,方可施工。如身体靠近塔身,安全带松弛,应随时检查挂钩是否正常,确认正常后再工作。

14.上、下塔时必须按规定路由攀登,人与人之间距离应不小于3m,行动速度宜慢不宜快。上塔人员不得在防护拦杆、平台和孔洞边沿停靠、坐卧休息。

15.塔上作业人员不得在同一垂直面同时作业。

16.塔上作业,所用材料、工具应放在工具袋内。所用工具应系有绳环,使用时套在手上,不用时放在工具袋内。塔上的工具、铁件严禁从塔上扔下,大小件工具都应用工具袋吊送。

17.在地面起吊天线、馈线或其他物体时,应在物体稍离地面时对钢丝绳、吊钩、吊装固定方式等再作一次详细的安全检查。

18.吊装物件时,必须系好物件的尾绳,严格控制物件上升的轨迹,不得碰撞塔体。拉尾绳的作业人员应密切注意指挥人员的口令,松绳、放绳时应平稳。

19.塔上焊接

(1)焊接人员必须穿戴相应的专用劳保用品。上塔不得携带电焊软电缆、焊枪或气焊软管等工具。焊接工具必须在无电源或气源的情况下吊送。

(2)电焊机应放在干燥场地,并加防雨罩,外壳应接地牢靠。

(3)在塔上电焊时,除有关人员外,其他人都应下塔并远离塔处。凡焊渣飘到的地方,严禁人员通过。电焊前应将作业点周边的易燃、易爆物品清除干净。电焊完毕后,必须清理现场的焊渣等火种。

20.指挥人员在塔上有作业人员工作的期间内,不得离开现场。应密切观察塔上作业人员的作业。发现违章行为,应及时制止。

21.施工用机具和仪表必须由熟悉其使用方法的人员掌握及操作,并妥善保管。

22.安装微波、移动通信天线应在铁塔避雷针的45°保护范围内。

第五节 通信电源设备工程

一、布线和汇流排安装

1.电源线的布放

(1)在地槽内布放电源线时,必须注意防潮。地槽内应无积水、渗水现象,并用防水胶垫垫底。

(2)布放电源线时.无论是明敷或暗敷,必须是整条线料,中间严禁有接头。

(3)截面在10mm2以上的电源线终端必须加装线鼻子,尺寸应与导线线径相吻合,线鼻子与电源线的端头必须镀锡。如加装封闭式线鼻子应用专用压接工具压接牢固;如为开口式线鼻子必须用烙铁焊接牢固。线鼻子与设备连接处在通电后,温度不得超过65℃。

(4)电源线穿越墙洞或楼层时,应预留“s”弯。洞口两端应按要求用阻燃材料的盖板堵封洞口。施工尚未结束时,应用临时阻燃材料堵封洞口。

(5)交流线、直流线、信号线应分开布放,不得绑扎在一起,如走在同一路由时,间距必须符台工程验收规范要求。非同一级电力电缆不得穿放在同一管孔内。

2.汇流排(母线)加工和安装

(1)汇流排(母线)接头处钻孔的孔径、螺栓、垫片应符合要求。汇流排(母线)接头处必须镀锡。

(2)汇流排(母线)制作完毕,应喷(刷)绝缘漆。正极喷红色,负极喷蓝色。在汇流排(母线)接头处,不得喷(刷)绝缘漆。

(3)多片汇流排(母线)在同一路由安装时,接头点应错开,不得安装在同一处,互相之间必须错开50mm以上。

(4)汇流排(母线)在过墙体或楼层孔洞时,不应有接头。在过墙体或楼层孔洞时,应采用“软母线”连接。“软母线”的两端接头应伸出墙体或楼板洞孔外,并在墙体外的两侧用支撑绝缘子固定。

(5)母线接头连接处及母线与设备端子连接处的温度不得大干70℃。

二、交、直流供电系统

1.交、直流供电设备安装

(1)电力室交、直流供电设备和走线架等铁件安装的安全事项参照通信设备安装的相关章节。

(2)设备的防雷和保护接地线安装牢固,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要求。

(3)设备的三相电源接线端子应连接正确,接线端连接牢固。设备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清洁,彻底清除在安装时落人机内的碎金属丝片。

(4)供电前,交、直流配电屏和其他供电设备前后的地面应铺放绝缘橡胶垫。

(5)在交流配电室,如需向设备供电时,应首先检查有无人员在工作,确认安全后,方可供电,并挂上警示标志。

(1)设备加电时,操作人员必须穿绝缘鞋,带绝缘手套,并应有二人互相配合,采取逐级加电的方法进行。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加电,检查原因。检查时,应切断电源开关。

(2)设备测试时,应注意仪表的档位。不得用电流档位测量电压,测量整流设备输出

杂音时,必须在杂音计输入端串接一个隔直流电流的2f电容,同时杂音计必须接地良好。

三、蓄电池和太阳电池

1.在单独设置的电池室内,交流电源线必须暗敷。室内不得安装电源开关、插座以及可能引起电火花的设备装置。室内应单独设置通风设备。照明系统必须采用密封的灯具。

2.蓄电池的安装

(1)人工搬运单体蓄电池,应有二人以上互相配合,轻搬轻放,防止砸伤手脚和损坏电池。

(2)安装电池体时不得倒置。蓄电池组的各单体电池极性必须依次排列串连,严禁接反。所安装的蓄电池距离暖气片不得小于1m。

(3)蓄电池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装环境不应有有机溶剂和腐蚀性气体;

2)蓄电池应避免阳光直射,不应接近热源和火源,与变压器、电源开关或保险闸刀等设施的距离应大干o.5m;

3)蓄电池密封阀不应松动,不得擅自拆卸密封阀;

4)蓄电池重量较重时应选用运输吊装工具;

5)清洗时不得使用有机溶剂。

3.隔爆式铅酸蓄电池电解液的配制和灌注

(1)操作人员必须戴防护面具、防酸手套和穿防护服、防护鞋。

(2)必须按照电池技术要求配制电解液,电解液的比重不得超过规定值。

(3)配制电解液时。必须先将蒸馏水倒入耐酸的容器内。再将浓硫酸徐徐倒入蒸馏水中。严禁先将浓硫酸倒入容器内,再将蒸馏水倒入浓硫酸中。

(4)向电池体灌注后剩余的电解液应妥善保管,不得随意摆放。遗漏在电池体外表的少量电解液必须用防酸布擦干净,严禁直接用手擦洗。

4.太阳电池的安装

(1)开箱检查时,应用专用工具,不得用铁锤猛力敲打,避免损坏箱内太阳电池配件及太阳电池玻璃罩面。

(2)太阳电池支撑架必须与基础固定牢靠,能足够抵抗当地最大风力的影响。

(3)太阳电池方阵在屋面上安装时,现场周围应有永久性的围栏设施。

(4)太阳电池支撑架必须安装防雷接地线。太阳电池应置在避雷带(网)的保护范围内。

5.太阳电池输出线必须采取有屏蔽层的电力电缆布放,在进入室内前,屏蔽层必须接地,芯线应安装相应等级的避雷器件。

四、接地装置和防雷

1.接地装置的安装

(1)埋设垂直接地体时,可在接地体定位点上,采用机械夯埋。人工用铁锤夯埋时,扶接地体者严禁站在持锤者的正面。采用钢管作垂直接地体时,应避免夯管时管口断裂,可在钢管的上端加装保护圈帽。

(2)垂直接地体及其连接材料应采用热镀锌钢材,不得采用铝质材料。垂直接地体与扁钢连接时必须采取焊接并对焊接点进行防腐处理,严禁采用钻孔拧螺栓的办法连接。

(3)地下接地装置的引出(入)线不得布放在暖气地沟、污水沟内等处。如条件限制,布放裸露在地面时,应喷涂防锈漆和黄、绿相间的色漆并采取防护措施,不得妨碍交通。

(4)严禁在接地线、交流中性线中加装开关或熔断器。不得利用其他设备作为接地线电气连通其组成部分。

2.出、入局(站)电力电缆应选用具有屏蔽层的电力电缆埋入地下出、入局(站),埋入地下的电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金属护套两端应就近接地,芯线必须安装同等级的避雷器件。

3.出、入局(站)的通信光(电)缆接地与防雷

(1)出、入局(站)的通信光(电)缆应采取由地下出、入局(站)的方式,其埋入地下的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所采用的光(电)缆,其金属护套应在进线室作保护接地。

(2)由楼顶引入机房的光(电)缆应选用具有金属护套的光(电)缆,在按要求采取相应的避雷措施后方可进入机房,同时应接人相应等级的避雷器件。

4.严禁架空交、直流电源线直接出、入局(站)和机房。严禁在架空避雷线的支柱上悬挂电话线、广播线、电视接收天线及低压电力线。

5.机房内走线架、吊挂铁件、机架、金属通风管、馈线窗等不带电的金属构件均应加装电气连通线,并安装保护接地线。

6.局内设备的接地与防雷

(1)通信设备直流电源的工作地应从接地汇集排上引入。所有通信设备机架应从接地汇集排引入保护地。

(2)交、直流设备的机架应从接地汇集排上引入保护地线。交流配电屏的中性线应与机架绝缘,严禁采用中性线做交流保护地线。

(3)配线架应从接地汇集排引入保护地。同时配线架与机房通信机架间不应通过走线架(槽)形成电气连通。

(4)机房内空调等金属设施应从接地汇集排上引接保护地线。

(5)各类需接地的设备与接地汇集排之问连线应采用铜质绝缘导线,不得使用裸导线连通。

(6)每个电气设备必须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汇集排相连,不得在一根接地线上串几个需要接地的电气设备。

五、电源设备割接和更换

1.电源设备需更换时,应对设备电源布线及安装加固等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割接方案和安全防护措施。

2.对于在用设备需用新设备替换时,必须对新设备电气性能进行详细测试和检查。应在临时通电后,加上假负载,经试运行可靠后,方可进行就位替换。

3.替换的新设备在安装前应把新设备开关置“关”的位置,再就位安装。重新布放电源线或利用已有的电源线时,应注意电源的极性和直流电源线的颜色,设备电源的正负极性严禁接反。

4.在用设备更换(割接)直流电源线

(1)应将新电源线布放到位,两端做好线鼻子,然后用绝缘布包好。

(2)设备电源线有主、备用端子(双路供电)时,应先将新电源线正、负极分别割接到备用端子,并开通设备备用开关,用钳型电流表检测是否有电流(主、备电流基本均等)。用同样方法再割接主用电源线。

(3)设备单路供电又没有备用端子时,应复接临时电源线,用钳型电流表检测是否有电流,确认后,再割接设备旧电源线。检查确认新布电源线有电流时,可拆除临时电源线。

5.拆除旧设备

(1)拆除旧设备和电源割接时,操作人员应使用绝缘工具或进行过绝缘处理的工具。

(2)拆除旧设备时应首先切断设备的电源开关,再在配电柜上切断电源开关或熔断器,然后拆除设备电源线,并用绝缘胶带对电源线头进行包缠处理。

六、通信站及中间站通信机械室

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大笨重机架竖立后应及时固定;

2.竖立机架、放绑配线和光、电缆等作业,不得攀扶骨列架、走线架;

3.电源机柜与其他机柜机柜并列安装时,应与其他机柜保持不小于5cm的安全距离;

4.在设备加电前,电源极性、电压值、各种熔丝规格以及保护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

5.需更换插件板时应逐级切断电源,并采取防静电措施,带电更换插件板时应带防静电手套;

6.电源室应保持干燥通风和通道畅通。

第9篇 选矿厂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 目的

为确保生产过程中员工的人身安全,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依据有关规定和标准,本着“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原则,“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为指导思想,特制定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2 适用范围

3 内容

3.1 选矿 通则

3.1.1 坚持“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原则,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执行公司关于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遵守各项 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员工安全防护意识,确保人身及设备的安全。

3.1.2 全体员工必须经过公司、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及车间岗位技术培训,并通过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3.1.3 各岗位操作人员必须按要求穿戴高劳动保护用品,保持清醒的头脑,集中精力,认真做好每一班操作。严禁溜岗、串岗,对酒后上岗和消极怠工等情况严肃处理。

3.1.4 各岗位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本岗位设备,性能及操作方法,不得随意将设备交给他人操作。非相关人员未经允许或授意不得对设备作任何动作。

3.1.5 熟悉安全用电常识,对高压电控操作和维护必须有专业电工指导进行,对电器控制不熟悉的人员禁止开关任何电器按钮。

3.1.6 严禁在设备运行中用手或其他物品触及转动部位,严禁跨越传动部件等,严禁在起吊的天车下逗留,严禁在车间打逗嬉闹。

3.1.7 各岗位危险源点必须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设备运转时禁止跨越防护栏等安全防护设施。需要靠近设备进行检查时,应特别注意工作服的衣领、袖口、和襟摆,并选好侧立方位,避开运动部件。

3.1.8 设备的启动必须接到明确开机信号。开机时必须内外及前后四周查看一遍并且大声警示,确保设备内部及周围没有工作人员检修或靠近。

3.1.9 人员进入停止运转的设备内部或上部,应切断电控柜电源,锁上电源开关,挂上“有人作业,严禁合闸”的标志牌并设专人监护,严禁在没有人监护的情况下进入偏僻有隐患的危险区域工作。

3.1.10 上班时间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一切事情,不准玩电脑游戏或手机游戏,不准闲情电话。禁止一切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和一切不安全行为。

3.1.11 电工、焊工、工程机械驾驶员、起重工等特殊工种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3.1.12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班中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处理或汇报解决,不能把事故处理及隐患留给下一班。

3.1.13 坚守岗位,文明生产,保持工作场地和通道的平整、畅通,工器具及备品备件定置归类码放,保持操作环境卫生清洁。

3.2 原矿供料岗位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3.2.1 安全操作规程

3.2.1.1 严格遵守公司及选厂各项 制度和《选矿厂 通则》。

3.2.1.2 操作过程中必须佩戴防护眼镜和特种防尘口罩。

3.2.1.3 上格筛时必须先用木板铺垫,用吊车吊大块矿石时,矿石应绑好挂牢。

3.2.1.4 下原矿仓处理大块矿石或排除故障时,必须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线关闭给料机,系好安全带

第10篇 焊接工程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一、焊接的实质

焊接是一种先进而高生产率的金属加工工艺,具有节约材料、工时和焊接性能好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焊接不仅可以使金属材料形成永久性连接,也可以使某些非金属材料达到永久性连接的目的,如玻璃焊接、塑料焊接等,但生产中主要是用于金属的焊接。

二、焊接作业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在焊接作业中,存在污染和不安全的因素,会产生弧光辐射、有害粉尘、有毒气体、高频电磁场、射线和噪声等污染;操作人员需要与各种易燃易爆气体、压力容器及电器设备等相接触;还有高处焊接作业及水下焊接等,会引起火灾、爆炸、触电、烫伤、急性中毒和高处坠落等事故;造成操作人员尘肺、慢性中毒、血液疾病、眼疾和皮肤病等职业病,严重地危害着焊接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还会造成国家财产的重大损失。

三、焊接场地的安全检查

1.焊接场地检查的必要性

由于焊接场地不符合安全要求造成火灾、爆炸、触电等事故时有发生,破坏性和危害性很大。要防患于未然,必须对焊接场地进行检查。

2.焊接场地检查的内容

检查焊接与切割作业场地的设备、工具、材料是否排列整齐。检查焊接场地是否保持必要的通道。检查所有气焊胶管、焊接电缆线是否互相缠线。气瓶用后是否已移出工作场地。检查焊工作业面积是否足够,工作场地要有良好的自然采光或局部照明。检查焊割场地周围10m范围内,各类可燃易燃物品是否清除干净。对焊接切割场地检查要做到:仔细观察环境,针对各类情况,认真加强防护。

四、电焊机使用常识及安全要点

(l)交流电焊机是一个结构特殊的降压变压器,空载电压为60~80v,工作电压为30v;功率20~30kw,二次线电流为50~450a;电源电压380v和220v。

(2)直流电焊机是用一台三相电动机带动一台结构特殊的直流发电机;硅整流式直流电焊机是利用硅整流元件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焊机二次线空载电压为50~80v,工作电压为30v,焊接电流为45~320a;焊机功率为12~30kw,电源电压380v和220v。

(3)交、直流电焊机应空载合闸启动,直流发电机式电焊机应按规定的方向旋转,带有风机的要注意风机旋转方向是否正确。

(4)电焊机在接入电网时须注意电压应相符,多台电焊机同时使用应分别接在三相电网上,尽量使三相负载平衡。

(5)电焊机需要并联使用时,应将一次线并联接入同一相位电路;二次侧也需同相相连,对二次侧空载电压不等的焊机,应经调整相等后才可使用,否则不能并联使用。

(6)焊机二次侧把、地线要有良好的绝缘特性,柔性好,导电能力要与焊接电流相匹配,宜使用yhs型橡胶皮护套铜芯多股软电缆,长度不大于30m,操作时电缆不宜成盘形状,否则将影响焊接电流。

(7)多台焊机同时使用时,当需拆除某台时,应先断电后在其一侧验电,在确认无电后方可进行拆除工作。

(8)所有交、直流电焊机的金属外壳,都必须采取保护接地或接零。接地、接零电阻值应小于4ω。

(9)焊接的金属设备、容器本身有接地、接零保护时,焊机的二次绕组禁止设有接地或接零。

(10)多台焊机的接地、接零线不得串接接入接地体,每台焊机应设独立的接地、接零线,其接点应用螺丝压紧。

(11)每台电焊机须设专用断路开关,并有与焊机相匹配的过流保护装置。一次线与电源接点不宜用插销连接,其长度不得大于5m,且须双层绝缘。

(12)电焊机二次侧把、地线需接长使用时,应保证搭接面积,接点处用绝缘胶带包裹好,接点不宜超过两处;严禁使用管道、轨道及建筑物的金属结构或其他金属物体串接起来作为地线使用。

(13)电焊机的一次、二次接线端应有防护罩,且一次接线端需用绝缘带包裹严密;二次接线端必须使用线卡子压接牢固。

(14)电焊机应放置在干燥和通风的地方(水冷式除外),露天使用时其下方应防潮且高于周围地面;上方应设防雨棚和有防砸措施。

五、气焊与气割基本原理及安全要点

气焊是利用可燃气与氧气混合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对金属进行局部加热的一种使金属连接的熔焊方法。

气割是利用可燃气与氧气混合燃烧所产生的高温,使金属局部溶化,再以高速喷射的氧气流吹去熔融金属,使金属断开。

1、气焊与气割的原理

气焊与气割的原理和所用的气源是相同的。只是焊炬的构造和喷嘴稍有不同。目前所用的可燃气体有乙炔和液化石油气,助燃气体为氧气。这些气体都是在一定的压力下进行工作的,乙炔发生器、乙炔气瓶、液化石油气和氧气瓶均属压力容器。

2、碳化钙

碳化钙(俗称电石)分子式为cac2。是将生石灰与焦炭在电炉中熔炼而成的。电石与水产生化学反应,生成乙炔气体(c2h2)和氢氧化钙(ca(oh)

2),并放出大量的热。这一反应过程,理论上数量关系为:分解

1.0kg纯电石,需要消耗0.526kg水,同时得到0.406kg的乙炔气(常温常压下为443l)和10156kg氢氧化钙,并放出1990kj的热量。但在实际使用中每分解1.0kg电石需给水5~15kg。

3、乙炔

乙炔是无色的可燃气体。在常温常压下,乙炔的比重1.ik剔耐,比空气轻,自燃点为480℃,在空气中的着火温度为428℃。乙炔与空气混合燃烧所产生的火焰温度为2350℃,与氧气混合燃烧所产生的温度为3100一3300℃。

乙炔气毒性很弱,有轻度麻醉作用,但因其中含有磷化氢(ph3)、硫化氢(h2s)和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在通风不良时,长期接触可引起中毒。

4、石油气

石油气是石油加工的副产品,含有丙烷(c3h8)占50%~80%、丁烷(c3h10)、丙烯(c3h6)、丁烯(c4h6)和少量的乙烷(c2h6)、乙烯(c2h4)、戊烷(c5h12)等碳氢化合物。在常温常压下是略带臭味的无色气体,比空气重,一旦外泄则会聚集在地面或低洼处及与地面相通的电缆沟、暖气沟、下水道等处,且不易散失,遇明火后会发生火灾和爆炸。

5、液化石油气

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将石油气加上0.8~1.5mpa的压力即变为液体,体积同时缩小250~350倍,液化后便于装入钢瓶贮存和运输。

石油气本身对人体毒性很小,当空气中石油气的浓度大于10%时,几分钟内就会使人头脑发晕,但不会造成中毒。不过,当其燃烧供氧不足时,会产生一氧化碳。若室内通风不良,一氧化碳聚集超过容许浓度会使人发生中毒或窒息。

6、氧气

(1)纯氧

纯氧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其本身不会燃烧,但有很强的助燃作用,是强氧化剂。用纯氧助燃可提高火焰温度。

(2)压缩气态氧

压缩气态氧与矿物油、油脂类接触,会发生氧化反应,产生大量的热,在常温下会发生自燃。氧气几乎同所有的可燃气体和可燃蒸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且有较宽的爆炸极限范围。

六、焊炬与割炬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焊炬和割炬上装接的可燃气与氧气胶管严禁颠倒位置和混用。目前我国现行标准规定为:氧气胶管为红色,内径8mm,长度30m,允许工作压力为1.5mpa;乙炔胶管为黑色,内径10mm,长度30m,允许工作压力为o.3mpa。

(1)点火前,应先将胶管内和中压乙炔发生器内留存的空气排净,再正式点火使用。当火焰色泽为深黄且燃烧恒稳时,说明空气已排净。

(2)点火前,应检查焊、割炬的射吸性能。方法和操作顺序是:连接氧气胶管,打开乙炔阀门,打开氧气阀门,用手指堵在乙炔气进口处。若感到有一定的吸力,表明性能正常。否则为不正常,需进行检查修理。

(3)点火前,应检查焊、割炬的气密性。方法是将各阀门和连接点涂抹肥皂水,或浸人清水中,将已接通的氧气和可燃气阀门开启进行观察。若有跑漏现象,需修好再用。

(4)点火时,应先开乙炔阀门,点燃后立即开氧气阀门,这样可防止点火时的回火和鸣爆。

(5)停用时,应先关乙炔气阀门,后关氧气阀门。

(6)发生回火时,应迅速关闭氧气阀门,然后关乙炔气阀门。

(7)点燃的焊、割炬严禁靠近可燃气瓶、乙炔发生器和氧气瓶;严禁随意放在地上或工件上。

(8)焊、割炬的喷嘴发生堵塞时,应停止操作。将其拆下,用捅针从内向外疏通。

(9)点燃的焊、割炬其喷嘴不得与金属物件正面接触,否则易造成回火。

(10)停止使用时,严禁将焊、割炬与气源相通放在工具箱和容器等空气不流通的地方。

七、焊接

(l)焊接操作人员属特殊工种人员。须经主管部门培训、考核合格,掌握操作技能和有关安全知识,发给操作证件,持证上岗作业。未经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准上岗作业。

(2)电焊作业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和白色工作服,使用护目镜和面罩,高空危险处作业,须挂安全带。施焊前检查焊把及线路是否绝缘良好,焊接完毕要拉闸断电。

(3)焊接作业时须配置灭火器材,应有专人监护。作业完毕,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观察,确认无引火点后,方可离去。

(4)焊工在金属容器内、地下、地沟或狭窄、潮湿等处施焊时,要设监护人员。其监护人必须认真负责,坚守工作岗位,且熟知焊接操作规程和应急抢救方法。需要照明的其电源电压应不高于12v。

(5)夜间工作或在黑暗处施焊应有足够的照明;在车间或容器内操作要有通风换气或消烟设备。

(6)焊接压力容器和管道,需持有压力容器焊接操作合格证。

(7)施工现场焊、割作业须执行“用火证制度”,并要切实做到用火有措施,灭火有准备。施焊时有专人监护;施焊完毕后,要留有充分时间观察,确认无复燃的危险后,方可离去。

第11篇 烧结焦化耐火材料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1.烧结安全生产技术

1)生产特点

烧结是把含铁废弃物与精矿粉烧结成块用作炼铁的原料。其工艺过程是按炼铁的要求,将细粒含铁原料与熔剂和燃料进行配料,经造球、点火、燃烧,所得成品在经过破碎、筛分、冷却、整粒后运往炼铁厂。

2)烧结生产安全技术及事故预防措施

(1)铁精矿运输。铁精矿是烧结生产的主要原料,在选矿厂生产过程中,常夹杂着大块和其他杂物,在胶带运输中经常发生堵塞、撕裂皮带,甚至进入配料圆盘使排料口堵塞事故。处理时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为避免以上事故,胶带机的各种安全设施要齐全,保证灵活、可靠,并应实现自动化控制。

3)主体设备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

(1)抽风机。抽风机能否正常运行直接关系着烧结矿的质量。抽风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是转子不平衡运动中发生振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在更换新的叶轮前应当对其作平衡试验;提高除尘效率,改善风机工作条件;适当加长、加粗集气管,使废气及粉尘在管中流速减慢,增大灰尘沉降的比率。同时,加强二次除尘器的检修和维护。

(2)带式烧结机。带式烧结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是烧结机的机体又大、又长,生产与检修工人会因联系失误而造成事故。随着烧结机长度的增加,台车跑偏现象也很严重;受高温的变化,易产生过热“塌腰”现象。所以应当为烧结机的开、停,设置必要的联系信号,并设立一定的保护装置。

(3)翻车机。由于翻车机联络工和司机联系失误,车皮未能对正站台车即行翻车,会发生站台车及旋转骨架撞坏事故;工人处理事故易发生挤手、砸脚事故。

4)除尘与噪声防治

(1)烧结厂防尘。烧结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废气、废水,含有硫、铝、锌、氟、钒、钛、一氧化碳、二氧化硅等有害成分,严重地污染了环境。因此应抽风除尘。烧结机抽风一般采用两级除尘:第一级集尘管集尘和第二级除尘器除尘。大型烧结厂多用多管式,而中小型烧结厂除了用多管式外还常用旋风式除尘器。

(2)烧结厂的噪声防治。烧结厂的噪声主要来源于高速运转的设备。这些设备主要有主风机、冷风机、通风除尘机、振动筛、锤式破碎机、四辊破碎机等。对噪声的防治,应当采用改善和控制设备本身产生噪声的做法,即采用合乎声学要求的吸、隔声与抗震结构的最佳设备设计,选用优质的材料,提高制造质量,对于超过单机噪声允许标准的设备则需要进行综合治理。

2.焦化安全生产技术

1)生产特点

焦化厂一般由备煤、炼焦、回收、精苯、焦油、其他化学精制、化验和修理等车间组成。其中化验和修理车间为辅助生产车间。

备煤车间的任务是为炼焦车间及时供应合乎质量要求的配合煤。炼焦车间是焦化厂的主体车间。炼焦车间的生产流程是:装煤车从贮煤塔取煤后,运送到已推空的碳化室上部将煤装入碳化室,煤经高温干馏变成焦炭,并放出荒煤气由管道输往回收车间;用推焦机将焦炭从碳化室推出,经过拦焦车后落入熄焦车内送往熄焦塔熄焦;之后,从熄焦车卸入凉焦台,蒸发掉多余的水分和进一步降温,再经输送带送往筛焦炉分成各级焦炭。回收车间负责抽吸、冷却及吸收回收炼焦炉发生的荒煤气中的各种初级产品。

2)焦化安全生产技术及事故预防措施

(1)防火防爆。一切防火防爆措施都是为了防止生产可燃(爆炸)性混合物或防止产生和隔离足够强度的活化能,以避免激发可燃性混合物发生燃烧、爆炸。为此,必须弄清可燃(爆炸)性混合物和活化能是如何产生的,以及防止其产生和互相接近的措施。

有些可燃(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是难以避免的,如易燃液体贮槽上部空间就存在可燃(爆炸)性混合物。因此,在充装物料前,往贮槽内先充惰性气体(如氮),排出蒸气后才可避免上述现象发生。此外,选用浮顶式贮槽也可以避免产生可燃(爆炸)性混合物。其他非正常形成可燃(爆炸)性混合物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如下:

(2)泄漏。泄漏是常见的产生可燃(爆炸)性混合物的原因。可燃气体、易燃液体和温度超过闪点的液体的泄漏,都会在漏出的区域或漏出的液面上产生可燃(爆炸)性混合物。造成泄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设备、容器和管道本身存在漏洞或裂缝。有的是设备制造质量差,有的是长期失修、腐蚀造成的。所以,凡是加工、处理、生产或贮存可燃气体、易燃液体或温度超过闪点的可燃液体的设备、贮槽及管道,在投入使用之前必须经过验收合格。在使用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其严密性和腐蚀情况。焦化厂的许多物料因含有腐蚀性介质,应特别注意设备的防腐处理,或采用防腐蚀的材料制造。

二是操作不当。相对地说,这类原因造成的泄漏事故比设备本身缺陷造成的要多些。由于疏忽或操作错误造成跑油、跑气事故很多。要预防这类事故的发生,除要求严格按标准化作业外,还必须采取防溢流措施。《焦化安全规程》规定,易燃、可燃液体贮槽区应设防火堤,防火堤内的容积不得小于贮槽地上部分总贮量的一半,且不得小于最大贮槽的地上部分的贮量。防火堤内的下水道通过防火堤处应设闸门。此闸门只有在放水时才打开,放完水即应关闭。

对可能泄漏或产生含油废水的生产装置周围应设围堰。

化产车间下水道应设水封井、隔油池等。

(3)放散。焦化厂许多设备都设有放散管,加工处理或贮存易燃、可燃物料的设备或贮槽,放散管放散的气(汽)体有的本身就是可燃(爆炸)性混合物,或放出后与空气混合成为可燃(爆炸)性混合物。《焦化安全规程》规定,各放散管应按所放散的气体、蒸气种类分别集中净化处理后方可放散。放散有毒、可燃气体的放散管出口应高出本设备及邻近建筑物4m以上。可燃气体排出口应设阻火器。

(4)防尘与防毒。煤尘主要产生在煤的装卸、运输以及破碎粉碎等过程中,主要产尘点为煤场、翻车机、受煤坑、输送带、转运站以及破碎、粉碎机等处。一般煤场采用喷洒覆盖剂或在装运过程中采取喷水等措施来降低粉尘的浓度。输送带及转运站主要依靠安设输送带通廓、局部或整体密闭防尘罩等来隔离和捕集煤尘。

破碎及粉碎设备等产尘点应加强密闭吸风,设置布袋除尘、湿式除尘、通风集尘等装置来降低煤尘浓度。

在焦化厂,一氧化碳存在于煤气中,特别是焦炉加热用的高炉煤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在30%左右。焦炉的地下室、烟道通廓煤气设备多,阀门启闭频繁,极易泄漏煤气。所以,必须对煤气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及时维护,烟道通廓的贫煤气阀应保证其处于负压状态。

为了防止硫化氢、氰化氢中毒,焦化厂应当设置脱硫、脱氰工艺设施。过去国内只有城市煤气才进行脱硫,冶金企业一般不脱硫。至于脱氰,一般只从部分终冷水或氨气中脱氰生产黄血盐。随着对污染严重性认识的提高,近年来,各焦化厂已开始重视煤气的脱硫脱氰问题。为了防止硫化氢和氰化氢中毒,蒸氨系统的放散管应设在有人操作的下风侧。

3.耐火材料生产安全技术

1)生产特点

不同的耐火制品,使用的原材料及生产时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虽不同,但生产工序和加工方法,如原料煅烧、破碎、粉碎、细磨、配料、混料、成型、干燥和烧成等基本一致。耐火材料生产所用的设备比较笨重,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环境条件差,生产中易发生事故。另外,耐火材料生产工艺中的各个环节,都可能产生大量含有较高游离二氧化碳的粉尘,严重地危害着人的身体健康。

2)耐火材料安全生产技术及事故预防措施

(1)主体设备运行的安全。运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检查轴承润滑情况,轴承内及衬板的连接处是否有足够而适量的润脂;检查所有的紧固件是否安全紧固;检查传动胶带,若有破损应及时更换,胶带轮有油污时,应用干净的抹布将其擦净;检查防护装置是否良好,发现有不安全的现象时应即行消除;检查破碎腔内有无矿石及杂物,并清除之,正常运行后方可喂料;正常启动后若发现有不正常情况,应立即停机检查处理;在设备运行时,严禁从上面朝机器内窥视、进行任何调整、清理或检查等工作,也严禁用手在进料口上和破碎腔内搬运、移动矿石;停机前,应首先停止加料,待破碎腔内破碎物料完全排出后,方可断开电源开关。

(2)防尘措施。耐火厂的各个工艺环节可以说无处不产尘。经验证明,采取水、密、风、护、革、管、教、查八字方针是有效的、正确的。

(3)安全技术措施。改进工艺,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安装安全设施和标志,并定期检查;坚决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和法规;加强劳动保护,定期对职工进行身体检查。

第12篇 磁选除铁工序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一、班前准备工作

1、检查磁选机电动机底座、减速箱、轴承有无松动,磁滚筒运转方向有无与箭头方向一致;检查磁滚筒有无其他金属和杂物;检查楼底砂泵和电动机底座有无松动,传动皮带有无松动、脱落;本工序所有砂泵、砂管、水管、阀门有无泄漏、损坏。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班长找人检修。

2、检查磁选机内筛网有无杂物。如发现有,应及时清理。

3、检查楼底砂井和脱泥斗内的矿砂是否与当班生产的品种和工艺质量要求相一致,如不一致,应及时清理。

4、按当班生产的品种和工艺质量要求,调整好砂浆进出阀门。

5、对本工序机器设备的轴承位、减速箱加注润滑油。

6、开机前通知周围人员撤离现场。

二、机器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经常检查本工序机器设备运行情况,检查磁选机电流、电压等指标参数是否正常,检查磁选机内水位是否达到所需深度;检查楼底砂井砂浆是否达到所需储量;检查磁选机冷却系统运行情况;检查旋流器、砂管有无泄漏、损坏、堵塞;检查脱泥斗砂浆是否达到所需储量,排泥、排杂物效果是否良好。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如无法处理的,及时报告班长找人检修。

2、如果发现磁选机电流迅速下降、失去磁场、报警器鸣呼,应及时通知上工序暂停供料。之后,认真查找问题的原因,检查山塘储水情况,检查冷却水有无堵塞,并及时处理所发生的故障;无法处理的,报告班长处理。

3、排除机器设备故障时,必须关闭电源,停机检修,并挂上“有人作业,禁止合闸”警示牌。

4、机器设备运行期间,操作人员不得擅离工作岗位。

三、磁选除铁工序、开机关机程序

<一> “粗砂两道磁选除铁模式”开机、关机程序

1、开机程序

(1)、关闭粗砂管通往1号磁选机的阀门,打开粗砂管通往2号磁选机的阀门;关闭楼底2号砂井砂管通往北面旋流器的阀门,打开其砂管通往1号磁选机的阀门;关闭楼底1号砂井砂管通往南面旋流器的阀门,打开其砂管通往脱泥斗的阀门。

(2)、当接到上工序的放料通报后,依照磁选机上标明的开机程序启动2号磁选机,并调整好电流(一般为1390~1400a)、电压等指标参数,并根据砂浆流量调整好冲矿水,确保磁选机内水深达到正常范围(半斗至平斗)。

(3)、当2号砂井砂浆达到所需储量(一般为1/3~2/3)后,启动2号机砂泵。

(4)、依照磁选机上注明的开机程序启动1号磁选机,并调整好电流(一般为1390~1400a)、电压等指标参数,并根据砂浆流量调整好冲矿水,使磁选机内水深达到正常范围(半斗至平斗)。

(5)、当1号砂井砂浆达到所需储量(一般为1/3~2/3)后,启动1号砂泵,将粗砂输送到脱泥斗。

(6)、当脱泥斗砂浆达到所需储量后,打开脱泥斗放料阀门,放料时,应尽量通过调节阀门来排除砂浆中的泥水。

2、关机程序

(1)、当粗砂管停止来料后,依照磁选机上标明的关机程序关闭2号磁选机,并关闭其冲矿水和冷却水;当2号砂井砂浆抽空后,关闭2号砂泵和冲矿水。

(2)、依照磁选机上标明的关机程序关闭1号磁选机,并关闭其冲矿水和冷却水;当1号砂井矿砂抽空后,关闭1号砂泵。

(3)、如第2天生产的品种质量工艺要求有变更,则必须将砂井和脱泥斗内的砂浆排空;如果无变更,则不用排空。

<二> “粗砂、细砂同时一道磁选除铁模式”开机、关机程序

1、开机程序

(1)通知矿砂分级工序使用南面设备供料。

(2)关闭粗砂管通往2号磁选机的阀门,打开粗砂管通往1号磁选机的阀门;关闭楼底1号砂井砂管通往南面旋流器的阀门,并打开其砂管通往脱泥斗的阀门。

(3)、关闭细砂管通往1号磁选机的阀门,并打开细砂管通往2号磁选机的阀门;关闭楼底2号砂井砂管通往1号磁选机的阀门,打开其砂管通往北面旋流器的阀门;爬上北面旋流器上关闭细砂泵房砂管与北面旋流器相连接的阀门,并打开北面旋流器与2号砂井砂管相连接的阀门。

(4)、当接到矿砂分级工序或细砂斗工序的放料通报后,依照磁选机上标明的开机程序分别启动1号或2号磁选机,并分别调整好各自的电流(一般为1390~1400a)、电压等指标参数,并根据砂浆流量分别调整好各自的冲矿水,使磁选机内的水深达到正常范围(半斗至平斗)。

(5)、当楼底1号砂井或2号砂井砂浆达到所需储量后(一般为1/3~2/3),分别启动1号砂泵或2号砂泵。将1号砂井粗砂输送到脱泥斗,将2号砂井细砂输送到北面旋流器。

(6)、当脱泥斗砂浆达到所需储量后,打开其放料阀门,放料时,应尽量通过调节阀门来排除砂浆中的泥水。

2、关机程序

(1)、当粗砂管停止来料后,依照磁选机上标明的关机程序关闭1号磁选机,并关闭其冲矿水和冷却水;当1号砂井砂浆抽空后关闭1号砂泵和冲矿水;如果下一班生产的品种工艺质量要求有变更,则需将砂井和脱泥斗的砂浆排空;如果无变更,则不用排空。

(2)、当细砂管停止来料后,依照磁选机上标明的关机程序关闭2号磁选机,并关闭其冲矿水和冷却水;当2号砂井砂浆抽空后,关闭2号砂泵和冲矿水。如果下一班生产的品种工艺质量要求有变更,则需将砂井的砂浆排空;如果无变更,则不用排空。

<三> “单纯对细砂进行磁选除铁模式”的开机、关机程序

1、开机程序

(1)、如果只需对细砂进行一道磁选除铁,应关闭细砂管通往2号磁选机的阀门,打开细砂管通往1号磁选机的阀门;关闭楼底1号砂井砂管通往南面旋流器的阀门,打开其砂管通往脱泥斗的阀门。依照磁选机上标明的开机程序启动1号磁选机。

(2)、如果需对细砂进行两道磁选除铁,则应关闭细砂管通往1号磁选机的阀门,并打开细砂管通往2号磁选机的阀门;关闭楼底2号砂井砂管通往北面旋流器的阀门,打开其砂管通往1号磁选机的阀门;关闭楼底1号砂井砂管通往南面旋流器的阀门,打开其砂管通往脱泥斗的阀门。依照磁选机上标明的开机程序同时启动1号和2号磁选机。

(4)、调整好磁选机的电流(一般为1390~1400a)、电压等指标参数,并根据砂浆流量调整好冲矿水,使磁选机内水深达到正常范围(半斗至平斗)。

(5)、当楼底砂井砂浆达到所需储量(一般保持在1/3~2/3)后,启动楼底砂井砂泵。

(4)、当脱泥斗砂浆达到所需储量(能使大量泥水和木碎溢出为好)后,打开脱泥斗放料阀门。

2、关机程序

(1)、当细砂管停止来料后,依照磁选机上标明的关机程序关闭磁选机,并关闭其冲矿水和冷却水。

(2)、当砂井砂浆抽空后,关闭砂泵和冲矿水。

(3)、当脱泥斗砂浆排空后,关闭其放料阀。

四、班后工作

1、下班前清理磁选机内筛网上的杂物,清理磁选机周围的卫生。

2、按照“班前准备工作”第一点的规定重新检查一遍。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班长找人检修。

3、最后一班,必须关闭电源、关灯、关水。

4、做好交接班记录。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处理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报告给班长,登记在交接班记录表上。

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2篇

一、班前准备工作1、检查破碎机、大振筛及附属皮带输送机各部位是否正常,有无松动、移位、破损、脱落,电动机机座有无移位、松动,传动皮带、齿轮、链条有无松动、脱落、损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安全生产技术信息

  • 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2篇
  • 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2篇95人关注

    一、班前准备工作1、检查破碎机、大振筛及附属皮带输送机各部位是否正常,有无松动、移位、破损、脱落,电动机机座有无移位、松动,传动皮带、齿轮、链条有无松动、脱 ...[更多]

安全规程热门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