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p.fws {margin:26px 0 20px 0 ;background:#f5f7f7;border-left:5px solid #3991e5;padding:3px 0 3px 8px;color:#3991e5;line-height:30px;text-indent:0;}
欢迎光临
当前位置: > > > 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理念9篇

发布时间:2022-12-27 07:09:02 查看人数:40

安全生产理念

第1篇 煤矿安全生产十大理念

1、安全发展理念

没有安全保障的速度不要,

没有安全保障的产能不要,

没有安全保障的效益不要

2、安全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

生命至上

3、安全哲学理念

把安全放在心上

把心放在安全上

4、安全工作理念

一切围绕安全转

一切围绕安全干

5、 理念

安全生产不得有一点马虎,必须做到百分之百

6、安全行为理念

作业零违章

岗位零隐患

管理零缺陷

7、安全预防理念

把隐患当做事故处理

8、安全生产理念

安全是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9、安全责任理念

责任等于安全

10、安全评价理念

安全是评价领导干部能力和业绩的重要标尺。

第2篇 浅谈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安全生产管理随着安全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发展而发展,系统安全工程原理和方法的出现,使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方法、原理都有了很大的拓展。本人经多年安全生产管理实践,就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念浅谈如下。

一、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历史

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需要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通过生产活动和科学研究,掌握自然变化规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使人类生活越来越丰富,也产生了威胁人类安全与健康的安全问题。

人类“钻木取火”的目的是利用火,如果不对火进行管理,火就会给使用火的人们带来灾难。在公元前27世纪,古埃及第三王朝在建造金字塔时,组织10万人花20年的时间开凿地下甬道和墓穴及建造地面塔体,对于如此庞大的工程,生产过程中没有管理是不可想像的。在古罗马和古希腊时代,维护社会治安和救火的工作由禁卫军和值班团承担。到公元12世纪,英国颁布了《防火法令》,17世纪颁了《人身保护法》, 有了自己的内容。

在我国,早在公元前8世纪,周朝人所著m《周易》一书中就有“水火相忌”、“水在火上既济” 的记载,说明了用水灭火的道理。自秦人开始兴修水利以来,其后几乎我国历朝历代都设有专门管理水利的机构。到北宋时代消防组织已相当严密。据《东京梦华录》一书记载,当时的首都汴京消防组织十分严密,消防管理机构不仅有地方政府,而且由军队担负值勤任务。

到20世纪初,现代工业兴起并快速发展,重大生产事故和环境污染相继发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危害,使人们不得不在一些企业设置专职安全人员,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到了20世纪30年代,很多国家设立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政府机构,发布了劳动安全卫生的法律法规,逐步建立了较完善的安全教育、管理、技术体系,呈现了现代安全生产管理雏形。

进入20世纪50年代,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创造就业机会、改进工作条件、公平分配国民生产总值等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和安全工程专家和政治家的注意。工人强烈要求不仅有工作机会,还要有安全与健康的工作环境。一些工业化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科学研究,加强企业生产 的制度化建设,产生了一些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事故致因理论和事故预防原理等风险管理理论,以系统安全理论为核心的现代 方法、模式、思想、理论基本形成。

到20世纪末,随着现代制造业和航空航天技术的飞跃发展,人们对职业安全卫生问题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安全生产成本、环境成本等成为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安全卫生问题成为非官方贸易壁垒的利器。在这种背景下,“持续改进”、“以人为本”的安全健康管理理念逐渐被企业管理者所接受,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为代表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思想开始形成,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方法、模式以及相应的标准、规范更成熟。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方法、模式是20世纪50年代进入我国的。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开始吸收并研究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预防理论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思想。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研究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危险源辨识和监控,我国一些企业管理者尝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在20世纪末,我国几乎与世界工业化国家同步,研究并推行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提出了系统化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理论雏形,该理论认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风险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危险预警与监测管理、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管理以及应急管理,该理论将现代风险管理完全融入到了安全生产管理之中。

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遵循管理的普通规律,它既服从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原则,也有特殊性的原理与原则。

原理是对客观事物实质内容及其基本运动规律的表述,原理与原则实质内容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对应关系。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是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生产管理规律。

原则是根据对客观事物基本规律的认识引发出来的,需要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安全生产原则是指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生产管理活动的通用规则。

原理与原则的本质与内涵是一致的。一般来说,原理更基本,更具普通意义;原则更具体,对行动更有指导性。

(一)系统原理

1、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最基本原理。它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管理对象都可以作为一个系统,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子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要素,即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按照系统的观点,管理系统具有六个特征,即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它包括各级 人员、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 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规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等。安全贯穿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安全生产管理是全方位、全天候和涉及全体人员的管理。

2、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告诉我们,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显然,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2)整分合原则。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运用该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资金、人员和体系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3)反馈原则。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的作用。反馈原则是指成功的高效管理,离不开灵活、准确、快速的反馈。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及时采取行动。

(4)封闭原则。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封闭原则告诉我们,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

(二)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 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其二是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都是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

2、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

(1)动力原则。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对于管理系统,有三种动力,即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

(2)能级原则。现代管理认为,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并且可按照能量的大小顺序排列,形成管理的能级,就像原子中电子的能级一样。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才能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3)激励原则。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激励原则。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工作吸引力。

(三)预防原理

1、预防原理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预防原理。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和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2、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偶然损失原则告诉我们,无论事故损失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2)因果关系原则。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

(3)3e原则。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结为四个方面,即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针对这四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三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ducation)对策和法制(enforcement)对策。即所谓3e原则。

(4)本质安全化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是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可以应用于设备、设施,还可以应用于建设项目。

(四)强制原理

1、强制原理 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这就是强制原理。所谓强制就是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

2、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时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原则。

(2)监督原则。监督原则是指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规律得到落实,必须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三、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发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只有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前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事故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很多事故致因理论,下面简要介绍几种。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和伍兹把许多伤亡事故发生次数按照泊松分布、偏倚分布和非均等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当发生事故的概率不存在个体差异时,一定时间内事故发生次数服从泊松分布。一些工人由于存在精神或心理方面的毛病,如果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发生过一次事故,当再继续操作时,就有重复发生第二次、第三次事故的倾向,符合这种统计分布的主要是少数有精神或心理缺陷的工人,服从偏倚分布。当工厂中存在许多特别容易发生事故的人时,发生不同次数事故的人数服从非均等分布。

在此研究基础上,1939年,法默和查姆勃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二)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1931年,美国的海因里希在《工业事故预防》一书中,阐述了工业安全理论,该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论述了事故发生的因果连锁理论,后人称其为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即: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五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海因里希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因果连锁关系。在多米诺骨牌系列中,一颗骨牌被碰倒了,则将发生连锁反应,其余的几颗骨牌相继被碰倒。如果移去中间的一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他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1961年吉布森提出了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在吉布森的研究基础上,1966年哈登完善了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提出“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并提出了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伤害的分类方法,将伤害分为两类: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哈登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伤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四)系统安全理论

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美国研制洲际导弹的过程中,系统安全理论应运而生。系统安全理论包括很多区别于传统安全理论的创新概念:

(1)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的故障在事故致因中作用的传统观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

(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

(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宁可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去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

(4)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有时不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及其风险,即使认识了现有的危险源,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减到最低,即使万一发生事故时,也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上。

四、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事故预防与控制包括两部分内容,即事故预防和事故控制,前者是指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不发生,后者是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后果尽可能减小。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 等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

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安全教育对策和 对策则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安全教育对策主要使人知道,在哪里存在危险源、如何导致事故、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如何,对于可能的危险应该怎么做。 措施则是要求必须怎么做。

第3篇 安全生产十大理念

安全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珍视健康

理念 制度至上,执行第一,精细精准,重抓落实

安全行为理念 循规蹈矩遵章守纪,按制度办事

生命价值理念 惜命胜金,珍视健康,生命高于一切

安全道德理念 以确保安全为荣,以发生事故为耻

以严格标准为荣,以简化作业为耻

以遵章守纪为荣,以违章违纪为耻

安全目标理念 零事故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零风险才是我们永远的目标。

安全责任理念 责任重于安全,责任决定安全

安全培训理念 内化思想,外化行为,塑造本质安全型人

安全生产理念 安全第一,生产第二,不安全不生产,先安全后生产

安全意识理念 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安全生产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第4篇 安全生产管理“五五”理念

1、五个服从

计划编制时,经验服从数据;

方案编制时,习惯服从规范;

质量管理中,感觉服从检测;

安全监督中,情面服从制度;

进度控制中,指令服从科学。

2、五信五不信

相信盲板,不相信阀门;

相信现场检查,不相信主观臆断;

相信分析化验,不相信感觉和嗅觉;

相信逐级确认,不相信口头承诺;

相信科学,不相信经验。

3、五问五确认

一问作业风险,确认危险所在;

二问作业措施,确认安全可靠;

三问作业装备,确认齐全完好;

四问作业环境,确认符合要求;

五问作业技能,确认应知应会。

4、五不开工

项目内容不清楚,不开工;

票证不全,不开工;

设备交出未确认,不开工;

防护措施不落实,不开工;

监护人员不到位,不开工。

5、五个不准

无施工方案,不准进入现场;

无安全合同,不准进入现场;

无风险评价和削减措施,不准进入现场;

人员没有进行安全教育,不准进入现场;

着装不规范、不符合安全规定,不准进入现场。

第5篇 浅谈安全生产理念

1.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意义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是一种科学、是一种思想理念、也是一套方法手段和技巧。它旨在通过全体员工参与来达到在安全生产中达到安全生产中百分之百时间内安全生产百分之百的目标。从而使企业生产持续稳定,效益不断提高,使企业才有竞争力。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要点如下:以安全生产为核心,强调全员参与;培养与发挥集体精神,将安全生产百分之百的安全保证贯彻到每一个环节中;做到人人管安全,防患于未然;坚持持续改进安全生产环境,将 融入日常的工作和管理当中。

2.煤矿“全面 ”的作用

根据全面 的思想,煤矿在具体运作中应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让每个员工深刻理解“安全生产管理”的内涵和重要性。

(2)让员工都能明白安全生产与个人、家庭、企业、社会之间的关系。只有实现安全生产,才能使每个员工的健康和生命才有保障,家庭才能幸福、美满,企业才会不断的发展,国家和人民的财产才不会受损。只有安全生产,才能提高效益,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3)树立百分之百安全生产的责任感,使百分之百的员工成为抓安全的主人,让员工认识到如果存在任何安全隐患,最终都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在发现问题和隐患时不及时解决和排除,只能在最后的阶段以更高的代价解决,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给企业经济代来不可挽回的损失,企业的形象也将受到严重的损害。

(4)提高煤矿员工的安全生产知识,让员工搞清楚怎样做属于“三违”常见的安全隐患有那些;遇到突发事件时如何处理及应付等。可采用多种形式,利用事故案例,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的强化教育,使每个员工参与培训,安全培训严禁走过场。各单位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主动提出培训计划,制定培训目标。高层部门要根据各基层部门所提出的计划分类进行培训,在培训形式上可以把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规章制度结合起来,做到调查研究,对症下药。

(5)建立明确的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奖励制度。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行为、工作与之对照,从而知道自己做的好还是不好(是符合安全规程、技术规程、作业规程、还是违章作业),而且这种标准要以一种制度形式切实付诸实施。

(6)建立相对完善的奖惩机制。安全检查的结果对组织(或个人)的利益无任何影响,则有可能造成更大的安全隐患,也不利于调动员工遵章守规的组织(或个人)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3.提高安全检查工作质量

(1)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和督促,是煤矿安全检查工作中最常见用方法,要有组织、有目的的形式来实现。安全极查员工通过到现场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现场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制止、纠正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改变安检部门人员只是“挑问题”的角色,消除他们同生产者之间的隔阂与对立。可以采取以下一步措施:①让安检人员与生产者一起参加有关培训使他们彼此更好地理解对方的工作;②让安检人员成为生产小组的一部分,让小组成员有更多的了解;③提高安检人员与生产者沟通的技巧。

(2)建立一套明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大家能够按照此方法及时解决问题,而不是相互推诿或手足无措。解决问题常用6步法:①讨论并确定问题;②找出问题的根源;③提出可能解决的办法;④选择最佳办法;⑤建议、批准、和实施;⑥测试、评估、调试。

(9)在全体员工中培育主人翁意识和敬业精神,坚决纠正和消除员工中抱有“安全是安检人员的事情,与我无关”之类的心态。鼓励员工提出问题,进行生产工艺的改进及安全技术的创新。如果什么问题都由管理者来确定,大家只有消极工作和等待。

(10)建立安全小组。安全小组可以由不同角色的人员组成,遍及煤矿的各个系统和环节,负责发现安全问题,讨论解决方法,提出实施方法。安全小组建在基层班组更直接、有效。

4.煤矿实施“全面安全生产管理”的条件

在煤矿实施“全面 ”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其中最基本的条件是煤矿具有正常的生产条件和一定的管理基础,否则,就应关闭或停产,也就谈不上实施“全面 ”。除此之外,煤矿实施“全面 ”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1)建立健全和完善煤矿 标准化体系。 标准化是企业的一个战略问题,是煤矿安全工作的关键性。他既是一个系统工程,又是一个效益工程。只有实行标准化管理,使一切工作处于良性的运作状态,才能实现人、财、物的最佳组合。从而获得时间上的节约和经济上的效益。同时也为煤矿实施“全面 ”奠定了基础。

(2)提高煤矿员工的素质。煤矿生产现代化、管理系统化、信息化对人的素质,在目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科技成果日新月异,先进的管理方法被普遍采用的情况下,职工队伍素质的高低,越来越成为企业经营成败和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现今煤矿员工,大多是农民工、轮换工、合同工、协议工和临时工,他们文化水平低,又没有专业技术,缺乏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观念。这些其实也是煤矿安全的隐患所在。针对上述问题,首先严格文化水平培训制度,建立健全考核、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岗位技术练兵、技术比武,调动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提高一线职工的工资报酬,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稳定职工队伍。

(3)把“安全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形成一种人人讲安全,人人参与 的文化氛围。煤矿安全是一种多因素、多环节、复杂的系统工程。煤矿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从某种程度上讲,煤实现安全生产本身就是煤矿的最大效益。由此可见煤矿 的重要性。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煤矿 也应把“人本管理”思想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而“全面 ”正体现了这一思想。

第6篇 安全生产管理新理念

在社会大生产的过程中,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安全与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从最初的宿命思想到可控思想,从单独因素到系统因素,从单一关注伤亡到将健康与安全统一考虑,这都是不断进步的表现。鉴于安全生产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国外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普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和科学的运行机制,并落实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对促进安全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格局基本形成,同时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也在逐步推进。

第一节 国外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和模式

一、国外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安全问题是伴随着社会生产的产生而产生和发展的,只要有生产,就会有不安全的因素,就会有杜绝伤害、保障劳动者健康与安全的要求。根据国外经验,发达国家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时是事故高发期。目前我国已进入这一时期,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从业人员基本素质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十分突出,中国的安全生产管理进入高风险阶段。2005年我国人均gdp为1703美元,2006年达到了2042美元。根据“十一五”规划,按现行汇率计算,2010年我国gdp将达到3.2万亿美元,人均gdp将达到2400美元,第二产业仍是主体。目前我国每年仅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初步测算每年1000亿元,加上间接损失达2000亿元,占gdp的2.5%。发达国家的 实践经验证明,通过体系化管理,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风险识别、控制与管理,实现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设备无故障,逐步达到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最终是可以实现本质安全的。

安全生产管理理念是在社会大生产的过程中,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安全与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从最初的宿命思想到可控思想,从单独因素到系统因素,从单一关注伤亡到将健康与安全统一考虑,这都是不断进步的表现。从事故学理论的产生、以及后来的风险控制论,直到现在的安全哲学理论、安全逻辑科学、安全法学理论、安全信息理论、安全行为科学理论、安全心理学、安全经济理论、安全工程理论、安全仿生理论、安全文化理论、事故灾变理论等等,其他学科的理论不断与安全生产理念相结合,对现代安全与健康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科技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安全系统工程

安全系统工程最早起源于航空部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复杂的火箭导弹技术迅速发展,同时在制作、维护、运用中发生的事故使人们认识到没有“系统安全”的系统是个无用的废物,因此,提出在系统的构思、设计、制作、使用、维护全过程中考虑到安全保障子系统的问题,形成“安全工程”的思想,逐步形成安全系统工程体系。

现代化大生产的细密分工使得人们必须建立一个生产系统才能使生产得以顺利进行,从而使生产具有系统性,随之生产事故也因此具备了系统性,也使生产事故的影响波及于整个生产系统以至于波及社会。生产安全及生产事故的控制管理必须由生产系统中安全保障子系统来负担,即必须从系统性这一点上来处理生产安全问题。所谓系统性,是指生产系统的总体性决定生产安全的总体性,即对事故的总体控制采用四e科学,从法规(enforcement)、工程(engineering)、教育(education) ,经济(economic)方面入手。系统性包括生产系统内外的各种关联性。这些关联性包括了复杂性、非线性、模糊性、随机性等特性。这些关联性必须得到很好的协调,否则将产生内部或外部的冲突而发生事故。

2、安全经济学

安全经济学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是研究生产安全中的经济关系、经济形式,分析并阐述安全生产投资、安全生产效益、安全生产事故损失的数量与变化,从而在人、财产、安全三方面取得最佳效益,研究用经济手段调整与生产事故有关的各种关系及人的活动,从而对生产事故实现最优控制。

安全经济学将安全状态划分为绝对安全和相对安全。绝对安全观认为:安全就是无事故,无危险。但这种理想状态是不存在的。相对安全观认为:安全是指客体或系统对人类造成的可能的危害低于人类所能允许的承受限度的存在状态。1998年,美国哈佛大学劳伦斯教授在稳定性和风险管理国际会议的论文观点认为:“安全就是被判断为不超过允许限度的危险性,也就是指没有受到伤害或危害,或损坏概率低的通常术语。”即安全是相对危险而言,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安全。安全即意味着人员和财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是可以接受的,若这种可能性超过了可以接受的水平即为不安全。

安全经济学研究的是事故发生、预警、预防中的经济关系,对生产事故的控制有重要的意义。从理论上讲,安全有两大经济功能:第一,安全能直接减轻或免除事故或危害事件给人、社会和自然造成的损害,实现保护人类财富、减少无益消耗和损失的功能;第二,安全能保障劳动条件和维护经济增值过程,实现其间接为社会增值的功能。安全经济学研究经济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发现生产安全是有经济效益的。这个效益包括企业自身安全生产所产出的效益以及对社会的安全作用而提供的社会效益。生产安全的投入所产生的效益与产品产生利润的时间规律有所不同。对产品而言,只要产品售出,利润即产生,而生产安全的投入一般分为投资无利期、微利期、持续强利期、利益萎缩期、失效期五个时期。

当安全投入量为零时,无安全可言或完全处于自然状态。投入量越大,安全度越高。一般而言,安全投入量与安全程度的关系是非线性的,根据经济学中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当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投入量的加大,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量所提高的安全度是递减的。在安全经济学中为了考察生产安全与经济增益之间的关系,综合上述两层关系推出安全程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生产事故产生损失,称之为负效益,生产安全使之避免损失,负效益的减少与效益的增加等效。当安全程度为1时,即绝对安全,不存在生产事故损失。当安全程度为0时,无丝毫安全可言,此时损失极大。一般而言,损失额随安全程度的变化是指数型的,显然,要求的安全程度越高需要的经济投入越多,即安全标准越高,安全成本越高,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他们的关系是指数型的。安全利润曲线表明,对一个生产系统而言,太低的安全度不仅带来对人和环境以及社会的伤害,而且在经济上也是不合理的。但追求极高的安全度,在经济上也是不合理的,因为此时的安全成本可能达到负担不起的水准上。

依据抽样调查安全生产基本数据的研究表明,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安全生产贡献率大约是3%。而实际不同行业由于危险性及安全生产作用的不同,其经济的贡献也不一样,高危险行业则高达7%。在安全经济学上,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高于事故整改的“产出比”,即1元事前预防=5元事后投资,这一安全经济的基本定量规律是指导安全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在工业实践中,还可以得到一个安全效益的“金字塔法则”,即设计时考虑1分的安全性,相当于加工和制造时的10分安全效果。

3、行为安全理论

根据国外的专家对事故的统计表明,事故中98%的原因是人为的,而只有2%的事故是自然的,即人的不正常行为,导致了事故的后果。如果人们在生产中能够按照理性进行工作,排除利益和其他外界环境的干扰,人为的不利因素将会在事故中不复存在,生产安全就成为了现实。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若能把握职工及管理人员决策过程中的认知行为及其原因的话,无疑是有利于采取主动的预防措施,从而提高预防的效果。行为安全理论正是据此产生,它是生产安全实践发展的结果,是现代安全科学和心理学、决策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交叉性、边缘性的新兴理论。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行为主体的认识行为和决策过程,并以这种对决策心理研究的成果为依据去探讨人们行为的微观过程,从而能很好的解释安全事故的原因所在。

从生产事故统计可知,绝大多数的事故是人为造成的,而只有少量的事故是自然事故,所以安全的监督监察应加大对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监察,通过法律法规制定严格的约束人们行为的条款,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行为理性化操作。建立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则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4、事故致因理论

美国20世纪50年代统计,在75000件伤亡事故中,天灾占2%,即98%的可以预防的。在可以防止的全部事故中,从人的系列分析,由于人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全部事故占88%,与不安全行为无关的占12%;从物的系列分析,属于机械不安全状态和物质危害所造成的事故占78%。日本1969年制造业歇工八天以上的事故中,因人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占86%;因机械物质不安全状态产生的占14%。日本1997年使制造工业歇工四天以上的104638件事故统计表明,从人的系列分析,属于不安全行为的为98910件,占94.5%;不属于不安全行为的占5.5%;从物的不安全状态分析,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而发生的事故为87317件,占83.5%,不属于不安全状态的占16.5%。在人的连锁系列中,不安全行为是基于生理、心理和动作几个方面而产生的;后者又取决于遗传、社会环境。人有行动自由性生产劳动易受环境条件所造成心理上的影响,因而易于发生误动作。人同机器相比,因易于自由行动,故其可靠性差。但是,正因为人有行动自由性,才能使人具有积极研究安全生产手段的特有功能。

生产现场包含着来自人和物两方面的多种隐患,为确保安全作业,就必须分析和查清隐患,并加以消除,将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做到预防为主。在多数情况下,由于企业管理不善,使工人缺乏教育和训练或者机械设备缺乏维护、检修以及安全装置不完备,导致了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产生和发展,是受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同时人与物两因素又互为因果。如有时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又促进设备出现不安全状态。但从构成伤亡事故的人与物两方面来看,人的失误占绝对的地位,即使某类伤亡事故完全来自于机械或物质的危害,但机械还是由人设计和操纵的,物也是由人支配的。从设计开始,经过现场的种种加工程序,直到使用的整个过程中,各阶段都可能产生不安全状态。事故发生的原因有:设计上的缺陷:设计中产生的事故隐患;制造上的缺陷:包括使用材料的缺陷及加工方法、工艺和技能上的缺陷;维修、保养和使用上的缺陷:机械系统随着时间的延续,产生磨损、耗伤、腐蚀等故障,致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增高;使用时超过机械的定额负荷,操作技术不熟练以及缺乏安全作业的技巧等都能导致不安全状态,增长了机械伤人的可能性。人和物轨迹相交的时间和地点,就是发生伤亡事故的“时空”。若排除了机械设备或处理危险物质过程中的人的隐患,消除了人的疏忽,则两个连锁系列进行的方向发生了转变,事故系列的连锁中断,两系列运动轨迹则不能相交,危险就不会出现,即可达到安全生产。从这一意义上说,构建人力资源保障体系,加强人的教育培训,提高人的素质,是消除和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直接有效办法;建立安全装备保障体系,对危险和重要装备进行安全认证以及加强在用设备的管理,是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有效措施。

由此可见,事故是多重原因决定的,任何特定事故都具有若干事件和情况联合存在或同时发生的特点。构成事故最基本因素有人、物、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事故不是在真空之中,它总是与某种自然环境、劳动条件、社会因素以及各级管理机构等有关诸因素紧密相联系的。这些因素以及它们之间所有的复杂相互关系,都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二、国外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鉴于安全生产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国外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普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和科学的运行机制,并确实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对促进安全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面,国外安全法规十分完备,具有很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适时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进行及时修改、补充和完善,以正确调整各种关系。在20世纪年代和70年代期间,美国政府除了管理价格和企业标准外,国会通过了一系列法律保护安全、健康和环境,国家试图通过越来越严格的社会管制保护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在政府监管方面,发达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体上具有立法和执法分开、依法设立机构、机构相对集中的特点。职业安全与职业健康统一由一个机构管理,事故调查处理机构集中由权威机构来承担。如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监督管理由劳工部负责,劳工部设立职业安全与健康局和矿业安全与健康局,交通运输安全则由其他监察等机构负责,与道路交通有关的是警察局、交通局、车检所,他们都是独立的政府部门。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national trans-potation safety board)是1972年由国会成立的运输事故调查机构,不是政府的运输部门,每年预算由国会直接拨款,与政府部门没有资金上的任何关系,其总部设在华盛顿,核心部门是事故调查办公室和事故善后办公室,分别负责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管道等运输行业的事故调查以及事故善后工作。英国现行的健康与安全监管体制,是依据1974年颁布的《工业场所健康与安全法》建立起来的。英联邦健康与安全委员会(hsc),是相对独立的机构,主席由政府任命,9位副主席分别由企业业主、工会和有关独立中介机构各3名代表组成。该委员会的宗旨是使从事危险工作的经营者负责保护工人和公众免受相关危害,其主要职能是健康与安全方面的立法及法律的修订工作、保护工人健康安全和保障工人福利、保护公众不受因工作导致的健康和安全方面的影响、监控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使用和储存安全、资助健康与安全方面的科研和培训,并提供相关服务。英国健康与安全委员会下设健康与安全执行局(hse),对危险性行业的职业健康与安全工作实行国家监察、垂直管理,是相对独立的健康与安全行政执法机构。

在政府财政支持方面,发达国家也普遍加大对安全生产保障的资金支持力度,使安全生产保障有足够的、长期的、稳定的财政资金投人,以保证安全生产作为公益性的工作予以支持。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osha) 2001财政年度的经费为4.26亿美元,主要用于支持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各项工作。美国矿山安全健康监察局财政拨款大约2亿美元,其中一半左右用于矿山安全和健康技术保障。联邦政府向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院提供的资金支持也达到2.12亿美元。除此之外,美国的26个州还分别有自己的经费投人,如阿拉斯加州2000年度在职业安全方面的投人为262.2万美元,其中联邦政府投人131.1万美元。英国的职业安全健康工作主要由安全健康委员会(hsc)和安全健康执行局(hse)负责管理,2001/2002年度,实际由hse执行完成的经费为2.027亿英镑。澳大利亚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安全科技工作,1985年煤炭科研经费为3710万美元,1995年增加到6140万美元,经费大部分来自国家财政拨款。日、韩、泰等国的安全科研机构都会从国家得到大量的财政资金支持。

在技术保障方面,国外普遍建立了较完备的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应用先进的现代信息传输系统,公布相关安全信息和技术支持内容,以促进各种新技术迅速在现场得到推广,加强了技术与实践的结合。美国安全技术科学研究研发工作由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研究与发展机构、高等院校和民间咨询机构四部分组成。较大的公司一般设有研究与发展部;高等院校按政府合同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此外,还有一支重要的研究与开发力量,即各类民间科技咨询公司。以矿山安全技术支持体系为例,美国矿山安全技术支持体系以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msha)匹兹堡安全健康技术中心、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为主体,其它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中介机构也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匹兹堡安全健康技术中心在围绕msha的职能范围,为日常安全监察、事故救灾处理和调查职能提供各种技术支持的同时,也注意为矿山日常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院除获得联邦政府科研拨款外,还建立了全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计划(nora),吸收了500家公司、机构和个人提供的资助和委托项目资金。

第7篇 浅议安全生产贯穿人本理念的重要性

随着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力度的加大,各类工伤事故有所下降,但形势并不乐观。笔者认为:解决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人,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人入手,一切依靠人,一切为了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从人入手,灌输安全思想,增强安全意识,在全行业形成良好的氛围。

工作不是领导的专利,也不是某个部门的事,而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如果群众不参与,只有领导喊、部门做,纵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做好,只有将 工作深深植根于群众之中,变“独角戏”为“集体舞”,安全工作才有基础。为此,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横幅、标语等形式积极灌输安全思想,使广大群众与领导在 思想上认识一致,产生“同频共振”,克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无关思想,牢固树立“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幸福”的观念,从而始终把 工作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处处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真正在全社会形成“人人注意安全,个个珍爱生命”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从人入手,传授安全知识,提高安全系数,在全领域减少愚昧无知。

在 知识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科技和设备和工艺越来越多,专业技术性越来越强,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没有具备相关安全本身的一些专门知识应用到安全工作领域,就很难确保安全,为此,要加强有关安全知识的传授,通过岗前培训、下发资料、经验交流、事故分析等形式,使全体人员知道本单位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部位,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熟悉事故防患措施和预案,努力提高安全系数。同时,要根据不同人员的思想、心理特征,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不同设备技术状态和不同任务适时进行技术交流,提出相应要求,争取防范工作的主动性。

第8篇 安全生产的管理理念

(一)事故是可以避免的管理观念

杜邦的安全目标是,坚信所有工伤和职业病以及安全和环境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

埃留特雷。伊雷内。杜邦(人们习惯将之称为e.i.杜邦)是法国人,在1802年从法国移民到美国,建立了杜邦公司。

杜邦公司可以生存200年,把安全作为引导企业成功的核心价值之一,是其中一个强劲的理由。

杜邦 十大基本原则:所有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防止的;各级管理层对各自的安全直接负责;所有安全操作隐患是可以控制的;员工必须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各级主管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消除;工作外的安全和工作内安全同样重要;良好的安全就是一门好的生意;员工的直接参与是关键。

(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

人士生产力各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对企业而言,人是第一资源,是最宝贵的财富。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由于从业人员素质不一,硬件配备不完善,导致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不高。这就势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方法,一方面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管好人、用好人、发挥好人的中心作用;另一方面创新管理机制,通过挖掘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提高 的覆盖面,形成“人人、时时、事事”有人操心尽力的管理格局,依靠管理规范人的行为,依靠人的全面发展优化管理行为,实现安全生产。

(三)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

“持续改进”,就是以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管理理念为指导,通过全员参与生产经营各个领域的目标化、日常化、制度化的改进活动,使企业管理水平渐进地、螺旋式地上升,促进企业以较快的速度平稳发展。它是现代管理的重要管理理念,是促使组织适应环境的主要方法,是追求卓越的重要措施,其核心思想可以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来概括。

应树立正确的安全观

1、“大安全”观:从广义的的大安全概念出发,全面地把握和认识个人安全、家庭安全、企业安全等各层次的安全问题,创造宏观安全的管理方法,技术手段和其他措施。

狭义的大安全是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消除了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职业危害或设备、财产的条件,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安全劳动卫生,或职业安全健康。广义的大安全是指:则除了企业的生产安全外,还包括消防安全,交通运输安全、企业治安等。对于社会而言,包含生活安全,如交通安全、家庭安全、公共场所安全、旅游安全等;还有各类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2、“安全政治”观:把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到讲政治的高度,既体现出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又体现出安全生产工作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地位。

3、“安全法制”观:人人都树立起安全法制观念,强化法律意识,自觉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履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的法定责任和义务,通过法律形式规定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准则,维护企业生产的正常秩序,保障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4、“安全长效”观:安全生产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形成高效运作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健全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的自我完善的约束机制,以此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治久安。

5、“以人为本”观: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在人、机、环境安全生产诸要素中,人起着决定性因素。同时人的生命也是最宝贵的,安全生产的目的就是在于保护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上狠下功夫。

6、“安全创新”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生产不论在思想方式上,还是管理体制上,以及安全文化建设上,都要不断改进创新。要大胆采用安全生产新理念、新技术、新装备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第9篇 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狠抓电力应急管理努力做好电力安全生产工作

1 大屯电网简介

大屯电网始建于1970年3月,由于历史原因,自成一个小的区域电网。目前由一座发电厂、一座矸石热电厂、一个供电部组成。现有9台发电机组,即#1#2(2×60mw)机、#3(1×55mw)、#4#5(2×12mw)、#6#7(2×135mw)机、#8#9(2×15mw)机,总装机容量499mw。目前机组性质#3机组为上网机组,其它机组均为自备机组。自备机组所发电量全部用于企业内部的煤炭、铝业等生产和居民生活,近年来随着我公司原煤开采能力的增加和矿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内部的用电量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目前,矿区内部的自发与自用电量基本平衡。大屯电网从建网至今已经运行三十多年了,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具有特色的大屯电网供电网络,输电线路近230公里(35kv:170公里,110kv:13.7公里,220kv:46.152公里),有35kv及以上变电所15座,总配电容量1292.37mva,目前电压等级有220kv、110kv、35kv、6kv,以110kv、220kv与华东电网联络,以35kv、110kv电网为主干网架馈供各厂矿与生活用电,对保证大屯矿区及煤矿的安全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坚持标本兼治

大屯公司电网的安全运行产事关着大屯公司四矿、铝厂等所有地面的安全生产,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每年召开了大屯矿区电力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对做好全矿区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导原则、基本方针、奋斗目标和应急措施,提出明确要求。特别是电力生产管理人员要把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作为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把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主动排查、综合治理各类隐患,把工作做在事故发生之前,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在遏制大屯电网重特大事故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实施治本之策,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

3 狠抓应急管理 确保发供电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大屯公司充分认识电网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全面推进电网应急管理工作,应急管理是近几年突出狠抓的一项重要工作。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电力应急管理是国家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电力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有效的电力安全应急机制,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大屯公司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大屯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大屯是电力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大力加强电力应急管理工作,为整个大屯矿区的安全生产了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一是建立了应急组织体系。大屯公司发电厂成立了大屯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各矿、铝厂等单位按照要求建立了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保证了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开展。电力调度机构作为电网事故的现场指挥中心,完善了各项应急制度,在电网事故应急处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是修订并完善了应急预案体系。各单位都结合实际制定了各级各类事故抢险和处置的应急预案。大屯公司发电厂制定了应对电网重大、特大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配套的专项预案,和相关部门分别制定了总体应急预案,并针对人身伤亡、自然灾害、电网大面积停电等情况,制定了相应的专项预案。

三是加强和改进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抓好电力应急管理工作,领导是关键。各发供电部门把应急管理摆到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重视应急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和应对措施,进一步明确任务,细化责任,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在狠抓落实中,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处理电力事故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大力提高电力企业领导干部处理突发事件、应对复杂局面的工作能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应急管理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实现电力应急管理组织和指挥到位,资金和物资到位,培训和演练到位,监测和预报到位。在电力应急管理投入上,做到了有长远眼光,学会算大账,根据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安排必要的投入,为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必需的资金和物资保障。

安全生产理念9篇

随着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力度的加大,各类工伤事故有所下降,但形势并不乐观。笔者认为:解决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人,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人入手,一切依靠人,一切为了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从人入手,灌输安全思想,增强安全意识,在全行业形成良好的氛围。 工作不是领导的专…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理念信息

  • 安全生产理念9篇
  • 安全生产理念9篇40人关注

    随着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力度的加大,各类工伤事故有所下降,但形势并不乐观。笔者认为:解决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人,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人入手,一切依 ...[更多]

安全生产热门信息

Baidu
map